浅谈如何让语文课设计由师本走向生本

时间:2022-09-28 08:06:41

【前言】浅谈如何让语文课设计由师本走向生本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学习的主体由他主转向自主。他主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依赖性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独立性的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激励主动性的好方法。自主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提出的,由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由强调学习结果到强调学习过程,这是现...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设计由师本走向生本

【摘 要】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是一直以来课程改革的宗旨和灵魂,也是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人格为前提,谋求所有适龄儿童平等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语文课教学,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意义生成过程,是主体自我构建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学习;自主;启发;培养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做到三方面,首先,面向每一位学生。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教育作为社会公益事业,要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服务,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次,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既学生的身心朝着好的方向积极的运动。再次,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语文课为例,探索如何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基于此,我们应重视对学习者不同特征的分析,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设计

一、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学习的主体由他主转向自主。他主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依赖性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独立性的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激励主动性的好方法。自主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提出的,由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由强调学习结果到强调学习过程,这是现代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特征。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如何促进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呢?人本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罗杰斯在阐述“非指导性教学”时指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为证明这一点,他举了一个例子:一是在地理课上听老师讲地形;二是战场上的战士为取得战斗的胜利研究和熟悉地形,结果是战士对地形的了解远远胜过课堂里的学生。罗杰斯认为,第一种情况中,学生缺乏内在的需要,学习是“要我学”,是强制性的,只有外驱力,缺乏内在动力,因此学习效果差;第二种情况中,战士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有强烈的内在需要,学习是“我要学”,是一种较为持久的内驱力,因此,学习效果好。同样是学习,前者的学习条件优于后者,而结果却相反,原因就是学习者的内在需要和兴趣不同。罗杰斯积极倡导老师要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努力让学生达到“我要学”的状态。因为兴趣可以引发需要和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的“要我学”为主动探求知识的“我要学”。

二、教学设计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其中教师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教师提出的大多数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但具有智力挑战性,而且具有思想性。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将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第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的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它们。”培养学生的新型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潜能为根本,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标新立异,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以教师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基础,有学者把教师的提问分为寻求答案和寻求理由两种类型:寻求答案的提问是以得到现成的答案为目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寻求理由的提问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要求学生发散性思考。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提问,现在对于课堂提问,有的教师存在误解,认为问题多多益善。“从师生言语的交往情况看,现在的课有‘满堂问’的倾向,教师似乎认为提问就是启发式教育,多提问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气氛就活跃。”这恰如其分的反映了部分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误解,值得我们去反思。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也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喜欢提问问题的学生在将来才最有希望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有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通过各种途径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很少有提问问题的机会。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对此有精辟的阐述:“我国历来研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教学只是做‘学答’。课堂只讲现成的答案,练习题也只是重复已有的答案,从不要求学生‘问’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包括练习题、思考题,提出课本乃至人类尚未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创新’。”可惜的是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缺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老师,也就缺少敢于向教材质疑的学生,而课堂上学生的大胆质疑对他们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一般学者认为,学生积极提问,既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而且在发问的基础上让学生探讨有关问题的答案,也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十分有效。”

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只有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更好的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卷),湖南出版社,2012

[3]周海英.《基础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教育参考》,2008年第5期

上一篇: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下一篇: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