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理分科前夕地理学情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28 06:37:30

基于文理分科前夕地理学情的调查分析

一、研究背景

文理分科是目前安徽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必备环节。其作用褒贬不一,为众多教育家争执焦点之一。具体操作一般在高一结束或高二开学进行,旨在让学生具备一定公民基本素养,并且对各科有相对清楚认识基础上进行选择。但笔者实习所在学校的文理分科很有特点:一是文理分科时间早(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后),二是重理轻文现象严重。该校为安徽北部地区一所农村私立高中,离市区55km,交通闭塞;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居多;留守儿童众多;该校采取封闭式寄宿制管理。高中部在校学生1 800人,高考本科达线率70%,深得当地百姓信赖。鉴于该校特殊性,笔者此次调查主要目的为了解选择继续学习地理(学文科)和放弃学习地理(学理科)学生之间比例,并试图从学校自身的特殊性出发寻找原因。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用不记名式调查问卷。问卷由7道封闭式选择题、2道半开放式选择题和1道开放式简答题组成。调查对象为该校普通班中的高一(1)、高一(4)、高一(5)班全体同学。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4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回收率91%。调查时间为2013年11月26日,文理分科前两周。

三、结果分析

1.“重男轻女”和“重理轻文”现象严重

此次调查(见图1),男生人数104人,占总人数57.1%,女生人数78人,占总人数42.9%。女生对男生比例为100∶133,高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性别比100:105。考虑此次调查班级全部为普通班,女生在班里人数比例远远高于重点班,可结果还是低于全国男女性别比。推测原因可能与农村落后的重男轻女思想有关:一是当地出生婴儿男性性别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男孩高于女孩。

总人数中,35.2%选择文科,64.8%选择理科,与2013年安徽省高考报名人数,文科41.9%和理科58.1%的比例相比,反映出该校重理轻文的整体状况。女生中,42.3%选文科,57.7%选择理科,重理轻文情况稍好些;男生中,29.8%选择文科,70.2%选择理科,重理轻文现象尤为严重。需要说明本校高一共11个平行班,其中3个重点班定位为理科重点班,男生占绝大多数,分课时选理科占绝大多数。所以实际分科选文科比例肯定未达到35.2%。推测原因有三:一是社会大风气决定,理科毕业后能够更直接参与社会建设,有实际可见的功用。这是社会功利性背景造成;二是具体到该校地区,经济落后,理科出身比文科出身好找工作;三是男女比例所致,男生思维方式擅长学习理科,学习文科优势不明显,倾向于学理。

2.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地理学习很难

图2显示,54%的学生认为地理学习“很难”,10%认为“不难”,32%认为“一般”,4%认为学习地理“没感觉”。结合图3两次月考地理平均成绩分布,认为造成图2现象原因有四:一是地理本身学科结构所致。必修一为自然地理,地球运动、大气环流、地方时、气候等内容,难度系数大,学生把握困难;二是该校考试制度导致。每次月考由外校出题,考完再送外校阅卷。这就造成命题教师与学生之间脱节,两次月考地理平均分65分左右,数值低于政治、历史、生物、化学的平均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认为学习地理“难”;三是该校教师不合理的绩效制度导致。该校每月每班月考成绩和该月教师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导致每位教师晚自习都给学生讲题目,学生无自学时间,低效率重复、事倍功半。往往一个月的前半个月把新课上完,后半个月做题目训练,学生苦不堪言,上课太快难消化。

3.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薄弱

图4表明,44%的学生选择“初中基础不好,上课跟不上”;26.4%的学生选择“对地理没兴趣,学着没劲”;21.4%的学生认为“地理本身太难,怎么都学不好”等。图5调查结果显示:5.5%的学生选择“学校开设地理课程,学习认真”;40.1%的学生选择“学校开设地理课,学习马马虎虎”;45.6%的学生选择“学校开设地理课,但几乎没学”等。不难看出,有四成以上学生认为初中地理没学好直接导致现在地理考不好,学地理“难”,又有超过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初中地理几乎没学!在让学生提建议时,学生普遍让教师“补”初中地理,有学生要求“希望老师给班里买张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等。

分析造成该校初中地理基础薄弱原因有三:一是中考指挥棒影响,中考不考,学校地理教学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学习;二是高考指挥棒影响,高考地理是文科,社会不重视文科,高考需要考的人少,初中地理在农村实施情况,不容乐观;三是地方发展决定,经济落后,人们很少旅游和谈论国事,平时生活中感受不到地理。

4.地理学习难易对文理科选择影响不大

图6为准备学理科学生放弃继续学地理原因。27%的学生认为“地理太难,学不好”;8%的学生选择“对地理没兴趣”;41%的学生表示“更喜欢理化生”,所以准备学理科,放弃学地理;还有24%的学生选择“其它因素,被迫选理”。其中其它原因让学生自己写,主要有:文科成绩差、不喜欢背书、理科有前途、高考想报专业为理科等。图7为准备学文科学生选择继续学习地理原因。2%的学生选择“地理成绩好”;17%的学生选择“对地理感兴趣”;32%的学生认为“喜欢政史地”,所以准备选文科;49%的学生则是“其它因素,被迫选文”。后面学生选的其它因素,主要是理科成绩差。

结合图6和图7分析,超过六成准备学理科学生是因为喜欢理科,将近一半准备学文科学生则因为理科成绩差被迫选文。可见,影响学生选文理科最主要因素仍是社会大风气——“重理轻文”和基于地域文化的该校风气“重理轻文”影响。如果文理科成绩一样好,学生绝大部分会选择放弃地理而学习理科;地理学习难易和对地理有无兴趣,虽对学生文理分科有一定影响,但综合来看影响不大。

5.地理在文科中重要性较高

图8问准备学文科学生政治、历史、地理哪一科目最难学好,结果显示,超过六成学生认为地理最难学好,可见,地理在文科政史地三门中重要性较高。

四、结论

调查发现社会大风气和该校本身特殊性共同导致其呈现“重男轻女”和“重理轻文”、初中地理基础薄弱等现象;该校超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地理学习很难,主要由于地理学科自身特点、学校命题制度、教师绩效制度、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综合影响所致;学生文理科选择受地理学习影响不大;地理在政史地中具有较高重要性。

上一篇:新课程区域地理复习高效性初探 下一篇: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