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分析

时间:2022-09-28 05:43:18

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和特点,为维护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对新疆8所本科高校的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 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应激的各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值均

【关键词】 应激,心理学;精神卫生;学生;贫困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76-03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应激源的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或中介作用,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1]。按照应激源的来源不同可分为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以及环境性等应激源[2-3]。适度的应激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而长期的、超过个体适应能力的应激则是有害的。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面临的心理应激有其自身特点。有研究者认为,贫困生的主要压力是经济压力,经济问题是贫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4]。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贫困大学生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32.34%,有些高校可高达58.8%和60%,远远高于普通高校(15%~30%)[5]。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进行调查,可以掌握新疆地区贫困生面临的主要应激源、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应激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准确地把握贫困生心理应激的特点,为维护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各高校学生处和助学管理中心提供的名单,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8所本科院校一~四年级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量表1001份,回收979份,回收率为97.80%。其中贫困生发放量表502份,回收498份,回收率为99.20%;非贫困生发放量表499份,回收481份,回收率为96.39%。2组学生在性别构成(χ2=0.043,P=0.847)和民族构成(χ2=1.470,P=0.4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工具 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作为调查工具[6]。该量表依据应激源所涉及的范围分成5 个维度或分量表,即学习分量表、生活分量表、社交分量表、发展分量表和家庭分量表。依据个体对发生事件的认知评价确定其性质可分为正性事情、负性事情和中性事情。要求受试者报告1 a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评价它们的“性质”和对“心理影响程度”(分为极小、小、较小、中度、较大、大、极大7 个等级,分别记1~7 分)。心理应激各分量表得分的重测信度介于0.97~0.98 之间,而量表总分的重测信度达到0.99。

1.3 施测程序 问卷调查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对各高校调查员实行统一培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答卷纸。根据各高校助学中心和学生处提供的名单,按照学号顺序抽取参与调查的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的教室施测。整个调查过程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伦理学原则。

1.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整理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1.0 完成。

2 结果

2.1 新疆地区贫困生心理应激各项得分与大学生常模比较 新疆地区贫困生在心理应激各个维度和总分原始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心理应激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比较 贫困生在生活和家庭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值均

2.3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应激源排位比较 在2组学生心理影响前10位的应激源中,有8个应激源是同一的,另有2个应激源不同。贫困生主要是操心日常开支、担心考试失败,非贫困生则表现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自由支配时间增多。见表3。

3 讨论

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对贫困生进行调查,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最常见的应激源入手,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1 a内)面临的应激事件、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认知态度以及应激事件对心理的影响,掌握其面临的心理应激水平,对判断目前甚至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有帮助。新疆地区贫困生在心理应激各个维度和总分得分都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说明新疆地区贫困生存在较高的心理应激。此次调查中,约有71.3%的贫困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家庭经济贫困、收入不稳定导致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得不到保障,这些因素使他们在心理应激的各维度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心理应激大小除与应激源自身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外,还与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以及能否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1]。调查发现:(1)贫困生和非贫困生总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组学生面临的应激源总量、应激源对心理影响程度是相似的。这与有关研究认为贫困生面临的心理应激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的结论不完全相符。(2)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对应激事件性质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对相同或相似的应激源保持较为一致的看法、态度、评价。(3)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学习、发展、社交维度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同样关注自身发展、个人前途、重视人际关系。这与与有关研究认为贫困生来自人际关系和学习方面的心理应激高于非贫困生的结论也不完全相符[7]。(4)心理应激的具体题目如准备期末考试、升入大学或考研、被人误解或错怪、想家和思念亲人、宿舍有干扰等对2组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都很大。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2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着共同的学习任务、相似的发展目标、同样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处理、有共同的情感需求所致。

家庭经济贫困使贫困生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困难,在校的日常花费受到限制,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生活压力。调查发现,贫困生来自家庭和生活方面的心理应激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而且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成员患重病成为影响贫困生心理最为重要的因素,操心日常开支也是影响贫困生心理较为重要的因素。这与以往的研究认为贫困生面临的主要应激源是经济压力,其他压力都是与经济压力密切相关的结论是一致的。而自由支配时间增多是影响非贫困生心理的重要因素,排列第9位,但没有成为影响贫困生心理的重要因素。这可能是由于贫困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为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操心,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进行勤工俭学、校外打工等,这些工作会占据他们大部分业余时间[8]。

通过对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应激的研究可以看出,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应激远远高于大学生常模;与非贫困生相比有一定相似性,同时又有自身特点。因此,要提高新疆地区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须追根溯源,了解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减轻心理应激水平,维护心理健康。

4 参考文献

[1] 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9.

[2] 周建平,朱浩亮.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教育评论,2005,(4):31-33.

[3] 潘红.大学生心理应激分析及对策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4):147-149.

[4] 肖红新,徐秀红.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2007,(3):29-31.

[5] 袁文华,岳丹.高校贫困生基本状况调查与分析.宿州学院学报,2007,7(4):125-127.

[6] 靳诺,徐维凡,冯刚,等.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教育部,2005,6:1-25.

[7] 石婷,范利.贫困大学生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科技信息,681-682.

[8] 宋一栋.简析各种助学形式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 25:75-76.

(收稿日期:2009-06-22;修回日期:2009-07-0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孤独关系... 下一篇:福州地区高中生焦虑敏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