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装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时间:2022-09-28 04:02:42

浅谈安装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摘要:我国在施工管理上引进国外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多年,已经发展成熟。施工过程管理是为了实现项目成本、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如何高效的实现项目目标。本文将从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三个方面进行着重分析施工过程管理。

关键词:施工过程管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由于施工方受业主的委托承担工程建设任务,施工方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为项目建设服务,为业主提供建设服务;另外,合同也规定了施工方的任务和义务,因此施工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其项目的管理不仅应服务于施工方的本身利益,也必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两者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的目标应符合合同的要求,包括施工的安全目标、施工的成本目标、施工的进度目标、施工的质量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有控制措施。所以,工程施工的过程管理实际上就是围绕要实现上述目标而采取的安全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

1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1.1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主要包括:工程承包合同、施工成本计划、进度报告、工程变更等。施工成本控制要围绕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个方面,要努力挖掘增收节支能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时间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进度报告每一时刻工程实际完成工作量,工程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二者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是很难避免的。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及时掌握变更情况,包括已经发生的工作量,将要发生的工作量,工期是否拖延,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判断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额度。

1.2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后,必须定期的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高于计划值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步骤如下:

1.2.1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计划成本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超值。

1.2.2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核心,其主要的目的是在于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由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或避免相同原因的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1.2.3预测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总费用。

1.2.4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发生了偏差,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的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

1.2.5检查是指对工程进展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以及纠偏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2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环节包括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编制进度计划、定期跟踪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采取纠偏措施以及调整进度计划。工程施工过程证的进度主要通过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

等三个措施进行控制。

2.1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

安装工程施工过程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涉及管理的思路、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手段、承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在理顺组织的前提下,科学和严谨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2.2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

安装工程施工过程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涉及资金需求计划、资金供应的条件和经济激励措施等。为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应编制与进度计划相适应的资源需求计划,包括资金需求计划和其他资源(人力和物力资源)需求计划,以反映工程实施的各时段所需要的资源。通过资源需求的分析,可以发现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实现的可能性,若资源条件不具备,则调整进度计划,资金需求计划是工程融资的重要依据。在工程预算中应考虑加快工程进度所需要的资金,其中包括为实现进度目标将要采取的经济激励所需要的费用。

2.3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安装工程是施工过程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涉及对实现进度目标有利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的选用。施工方案对工程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决策其选用时,不仅应分析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还应该考虑其对进度的影响。在工程进度受阻时,应分析是否存在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为实现进度目标有无改变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可能性。

3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3.1.1共同性依据指适用于施工阶段且与质量有关的、通用的、具有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合同、设计文件、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修改和技术变更、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与质量管理有关的法律和法规性文件(如《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

3.1.2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指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质量控制对象制定的专门技术性法规。包括规范、规程、标准、规定等。

3.2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施工质量控制应贯彻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3.2.1事前质量控制即在正式施工进行的事前主动质量控制,通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制定施工方案,设置质量管理点,落实质量责任,分析可能导致质量目标偏离的各项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3.2.2事中质量控制指在施工质量形成的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控制。事中质量控制也称作业活动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活动主体的自我控制和他人监控的控制方式。事中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控制的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控制的重点是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3.2.3事后质量控制也叫做事后质量把关,以使不合格的工序或最终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进入市场。控制的重点是发现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的改进措施,保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4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不断的进行更新、完善,我们只有不断的进行学习,不断的进行实践,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更好的管理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1】沈详华建筑工程概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小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丛培经施工项目管理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中国首个AP1000项目合同管理模式探究 下一篇:黄磷尾气用于烘干的热能计算及烘干机的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