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点评

时间:2022-09-28 03:12:42

扬州市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点评

【作文试题】

“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

请在“吃”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吃_________

示例:~西瓜、~的趣事、~食堂的日子、~的变化、~在扬州、~瘪、~香、~亏是福。(不必受示例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文字。)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

国以民为本,民以吃为先,“吃”实在是一个再生活化不过的命题,一日三餐,一年千餐,吃因为不同的内容、情景、过程,演绎出多少有趣的故事,动人的故事;吃因为不同的地域、时代、人群,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哲理和文化。这个题目有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助于表达个体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本题从命题结构上,包括导语、题目、示例、要求四部分。导语解说了“吃”的意义、特点、内涵,帮助考生正确理解题目;题目规定了本题是前半命题,后面部分需要考生自己补充;示例由实到虚,引导考生开启思路;要求作出了文体限制,强调了诚信原则。

半命题作文写作的关键是补题,补题牵动着择体、选材乃至结构、立意。为了帮助考生补题,题目给出了8个示例。聪明的考生一看这示例,就应该明白,本题成败的关键是从示例突围。

一、坚决不用示例。要知道,懒惰的人总是大多数,你如果也不动脑筋从里面挑一个来写,最终的结局就是跟别人撞车,而且撞得一塌糊涂。据来自阅卷场的统计,写得最多的就是第一个示例《吃西瓜》,几乎占到一成半,其次是第二个示例《吃的趣事》,而这两个题目得分最高的也不过56分(满分60分),从8个示例中选题写作的作文,没有一篇得到满分。

二、巧妙借鉴示例。从各个角度借鉴示例的补题方法。题目的示例,从命题形式上,囊括了词和短语,短语也包含了动宾、动补、偏正等诸多类型,这为我们巧妙移植化用提供了方法和提示。比如,第一个示例是“吃西瓜”,这是夏天最惬意的吃,我们据此联想到春天、秋天、冬天最惬意的吃,可以拟题《吃桃》、《吃梨》、《吃烤山芋》。再如,第八个示例是“吃亏是福”,你不同意这个说法,你认为吃亏未必是福,吃了亏一味忍让只会让坏人坏事越发猖獗,那么你可以拟题《吃亏未必是福》。

三、抛开示例以“我”为例。直接从自己的生活里搜寻适宜的体验和感悟,在这些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提炼精彩的题目。这次出现的绝大多数高分作文都属此列。如《吃咸肉的两个月》、《吃,要有真性情》、《吃相》、《吃意盎然》、《吃尽离愁苦》、《吃不了,兜着走》等。

「考场佳作

吃咸肉的两个月

扬州一考生

老家的人都爱吃咸肉,不,简直是到了“嗜好”的地步。种了地回来,男人们往长条椅上一坐,粗声喝道:“弄碗咸肉来!”不等他吵完,女人们早就端出饭菜来,红黑色的咸肉和青绿色的蒜苗儿一起躺在大瓷盆碗里,红绿相映,的确让人食欲大开。(描绘乡村日常生活,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情态)大姑父有一次就一口气吞下半碗肉,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但我不然,在吃这个方面,我随我妈,咸肉,我是很少碰的。也正因为如此,每当过年家家户户都“买肉买盐准备过年”的时候,我家依旧是鲜肉唱主角。

搬到城里上学后,家里亲戚就都忙着把咸肉送上来了,两根两米长的木棍,也都派上了用场,上头挂满了猪的各个部位,小姑送来的“后座子”,大姨送来的“蹄”。(多熟悉的情景,多亲切的画面)

来得最多的就是小姨了,(由“大姨”过渡到“小姨”,很有技巧)可她家却并不宽裕,老父亲中风在床,又要翻盖新房、装修,这一切把小姨与姨父愁得像个木头人了。外婆见到妈总是说:“你和生荣(我舅)要多帮帮小丫头呢!”(“小丫头”称呼里,包含着焦虑、不舍、怜惜、关爱,也可见作者体察之微)

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这些咸肉我们天天吃也得两个月,何况我是总嘟嘟囔囔不肯吃的。青菜炒咸肉,我只捣鼓捣鼓(见动作,见情绪,用语传神)青菜,然后筷子一放,就回房睡觉去了。面对我的消极反抗,妈妈只好叹了口气,又去同小姨通电话,倾听她诉说了。

三月桐,花似雪,(明是写景,暗是叙述的推进)在桐树的枝头,开满了白的和粉紫的花,漫步桐林中,春,又到了。紧随而来的又是咸肉。我也长大了,明了事理。看着这一排排的咸肉,我知道,这都是亲戚的关爱与亲情哟!

姨父又找了份工作,小姨也开了小卖部,生活终于滋润起来了,泪水不再流,只有满心的欢畅。我心甘情愿地吃了两个月咸肉,(点题)因为我从这里一次次地咀嚼出了亲情的味道。

原来咸肉也是如此的美味啊!(“原来”,表达恍然之悟,跟前面对咸肉的态度、情感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升华主题,收束全篇)

[简评]

这篇作文是个特例。作者的书写不漂亮,甚至可以说有点糟糕,好多字都需要仔细分辨才能认得。但本文却有两点很“厉害”,最终得了满分:

一是氤氲在文字里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芬芳的乡土味道,让人陶醉。文字背后表现的其实是作者对生活敏感而细微的体察,对生活发自内心的欢喜和爱。

二是高妙的叙述技巧。无论是转折、过渡、还是推进、呼应,叙述的缓与急、点与线,很有节奏感,从容自然,不生硬,不做作。叙述能力是记叙类文字最重要的能力,比描写更重要,这种高妙的叙述,没有一段时间苦心的揣摩、历练,是无法达成的。

因此,我这里要告诉同学们的是,让自己真正“厉害”起来,是考场夺魁的最大技巧。当然,书写也很重要,尽可能把字写得端正美观,利己利人。

吃的境界

扬州一考生

我手持一双筷子,欲吃又止,无奈地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老爸停下筷子,问了句:“怎么了?”我说:“唉,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却越吃越没有境界了!”

老妈好奇地问:“何为吃的境界?”老爸不假思索地说:“我认为,当今社会,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吃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两个字:‘效率’。”不愧是政治老师,说起话来也带有政治家风范。说完,老爸便狼吞虎咽,效率的确够高。

老妈却似乎想到了什么:“非也,非也!”老妈一本正经地说:“吃的境界其实在于修养。从一个人的吃相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情趣,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个粗俗的人吃饭时的样子也会显得粗俗,而一个优雅的人吃饭时的样子却让人赏心悦目。所以吃饭时应慢条斯理,要有绅士风度。你们说我说的对吗?”我和老爸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老妈得意地笑了,吃饭时的姿势依旧那么优雅。

这时,我也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我的见解:“其实我倒认为吃的最高境界在于食之无味。”爸妈全愣住了,两双眼睛直直地盯着我。我继续说:“古代有读书者蘸墨吃饼,自己却不知道。我也曾听说爱因斯坦吃了自己喜欢的鱼子菜却不知道它的味道。他们真正做到了食之无味,他们只把吃当作了一个过程,但又完全忽略了这个过程,也就不因为食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了。或许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了足以快乐的事,也就忽略了所吃东西的味道。”

老爸老妈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是呀,如果能把苦吃成甜,把无味吃成有味,那才是境界!”老爸深有感慨地说。

其实生活的最高境界也是如此,如果你能从逆境中走出笑容,从困境中走出惊喜,那么我相信你一定是个伟人,至少是个不平凡的人。

[简评]

此文“绝”在两点:

一是本文本来是一篇议论文,谈“吃的三层境界”:“效率”“修养”“食之无味”,一层比一层递进,其中或联系时代,或对比分析,或援引事例。但如写成纯议论文,虽然还是一篇佳作,却只剩了“理”而少了“趣”。本文不然,虽然还是谈论吃的境界,却把它置于轻松诙谐的家庭氛围里,议论出自各有性格的家庭成员口中,多了记叙文描摹生活的情趣,少了议论文分析说理的枯燥。

二是作者记叙、议论兼善,很是难得。初中同学,或者长于记叙,以女生为多;或者长于议论,以男生居多,本文作者记叙工夫了得,议论笔力也不弱。

善为文者,文体不是装点门面的噱头,而是写作的策略选择,本文的满分之道,值得我们揣摩。

吃的艺术

扬州一考生

敝人吃饭虽不太讲究,但对“吃”也有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理解。

首先,要吃得健康。鱼虾蛋肉,五谷杂粮,每日每顿要按照适当的比例摄取,生长才会正常。如庄稼,若只施氮肥,叶肥而根、茎细,撑不住;若只施磷肥,则根壮而叶、茎瘦,如不倒翁;若只施钾肥,茎粗而叶、根弱。所以,应三管齐下,方能茁壮成长。人若想长得匀称不走形,得科学地饮食,“民以食为天”嘛。为了生存,要活得健康些。

其次,要吃得雅致。雅致有两方面,一是食物,二是环境。所谓食物的雅致,要看上去洁净醇美,入口不腻不燥,下肚清新怡然,畅达而不梗塞,使人心情舒爽,感到生活别有洞天。环境也十分重要,古人好在野岭之中、江流之上烹鱼煮酒,洗过一般的空气中弥散着鱼香与酒香,沁人心脾,将尘垢烦恼一扫而空。一碟小菜开胃,二杯花雕过嘴,三盘鲜蔬入肠,再迎风舀一瓢东流之水,涮胃清肠,何等潇洒!于环宇之中寻一福地,共享人生繁华。

最后,要吃得愉悦。吃饭为人生大事,怎能不把酒言欢?吃饭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人天天要吃饭,如果一直苦着脸,不是一辈子都要伤心吗?生在天地间,不如潇洒走一回。开心地吃,即使无味也如甘饴;痛苦饮食,虽然鲜肥但似黄连。不要和自己的胃肠过不去,它们舒服,也许一些问题就解决了。吃愉悦之食,赏灿烂之景,否则你只能看到荒芜之地。

以上为敝人三点建议:健康、淡雅、愉悦。不才将其称之为吃的艺术,相信应该会对大家有一点用处。

顺祝大家身心健康。

[简评]

本文作者在不经意间展现三种功力。

作者提了三点建议:健康、淡雅、愉悦,一点一段,三段三番功夫,“健康”段是说明之功,“淡雅”段是散文之功,“愉悦”段是论述之功,每番功力都不赖,尤其是说明之功。其实说明文要写好最难,中考中也绝少见到说明佳作。

再是收放之间尽显语言魅力。

一是语言老到。如“敝人吃饭虽不太讲究,但对‘吃’也有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理解”“以上为敝人三点建议”“不才将其称之为吃的艺术,相信应该会对大家有一点用处”。二是语言简练。如“若只施氮肥,叶肥而根、茎细,撑不住;若只施磷肥,则根壮而叶、茎瘦,如不倒翁;若只施钾肥,茎粗而叶、根弱”。三是语言优美。如“一碟小菜开胃,二杯花雕过嘴,三盘鲜蔬入肠,再迎风舀一瓢东流之水,涮胃清肠,何等潇洒!”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洋浦中学)

上一篇:中考成语题考查角度解读 下一篇: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