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水环境容量分析及水环境整治的措施

时间:2022-07-06 04:24:18

扬州市江都区水环境容量分析及水环境整治的措施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江都地区面临水质型缺水,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了解区域内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承载力,做到理论与水污染控制实际相结合,从而有效改善水环境。文章以江都区内主要河道为例,采用一维模型计算水环境容量,并分析如何进行水环境整治。

关键词:水环境;容量计算;整治措施

水环境容量指设定河段满足一定水质量要求的,天然消纳某种污染物的能力。水环境容量包括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1]。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标准的依据之一,环境管理部门还利用它确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许排入多少污染物。水环境容量与水量和自净能力有关。水环境容量是一种资源,它也应该和使用功能无关。使用功能是人为的设定,功能区的设定和水环境容量分配有关,与水环境容量计算无关。这样就可以使用统一的水质标准计算水环境容量,既方便比较,又坚持了公平和公正性,也避免了有水资源而无水环境容量(水质标准为I类和II类的水体)的矛盾现象。设定功能引起的水环境容量的改变是对资源的重新分配。低功能区的高环境容量,所多利用的环境容量等于高功能区环境容量的减少。

1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及参数确定

1.1 稀释容量

M1=Q1j(Ci-Ci0)/100

式中:M1为污染物i的环境稀释容量,万吨/年;Q1j为j段控制单元自产水资源量,亿吨/年;Ci为污染物的环境标准值,CODⅡ、III、IV级标准值分别为15mg/L、20mg/L和30mg/L;NH3-NⅡ、III、IV级标准值分别为0.5mg/L、1.0mg/L和1.5mg/L;Ci0为污染物i的环境背景值,一般COD取10mg/L,NH3-N取0.15mg/L。

1.2 自净容量

M2=0.5?浊M1[1-exp(-KiXj/Uj)]

式中:M2为污染物i的水环境自净容量,万吨/年;η为j段控制单元内自净容量的利用率,取80%;Ki为污染物i的综合降解系数,KCOD取0.25/d KNH■-N 0.15/d;Xj为控制河段的河长,km;Uj为控制河段的流速,km/d[2]。

2 计算结果

根据对相关河流水环境容量的核算,江都区水体环境中COD容量为8482.5吨,NH3-N为597.9吨。江都区水环境容量总量的核算结果见表1。

表1 江都区水环境容量总量核算结果

根据江都区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结合江都区环境统计资料水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分析江都区环境容量的盈亏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江都区环境容量盈亏计算结果

通过江都区环境容量核算的结果如下:(1)水环境中的COD和NH3-N环境容量分别亏损5090.61吨和982.26吨,水污染排放量占环境容量的160%和264.3%;因有众多小河流及清水通道等未纳入水环境容量计算,因此水环境容量偏小。(2)水环境污染排放量仅计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因此本研究污染排放总量核算可能偏小。

3 水环境整治措施分析

针对江都区目前的水环境现状,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措施,以改善水质、营造良好的水环境。

3.1 截污减排

重点处理好点源污染,通过园区排查,对全区企业没有治污设施的,应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或接污水管网进行深度处理,最大限度的实现污水资源化和截污减排,减少污水排放量[3]。

3.2 建设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实施雨污分流

根据各镇的相关规划,对尚未建设污水处理厂的乡镇,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已建设的需完善配套管网建设,将未收集处理的污水提高污水收集率,确保污水集中统一处理,污水不进入河道[4]。

3.3 进行水资源调度,确保水系畅通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终蠹”,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乡镇河道的清淤整治工作,将各水体串联起来,形成水网畅通,使水处于流到状态,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5]。

3.4 水生态修复措施

随着江都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许多河流,特别是小河流水体功能退化,不能行使应有的环境功能。为使水生态、水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应有针对性的开展生态修复。可采取如下措施:(1)河道清淤。河道清淤可以将底泥中的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分离,可降低内源污染。(2)生态调水。对无来水,或来水少的河流,通过水利设施的调控引入新鲜水对河道水体进行稀释,改善水环境。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在河道两岸采用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对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吸附吸收。

4 结束语

水环境整治工程改善了水环境,营造了水景观,使河流不再是死水,不再是臭河。计算水环境容量,了解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科学规划水环境整治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永良,等.环境容量手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2]司全印,高榕.水环境容量的测算方法[J].水资源保护,2006.

[3]郑司伟.关于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路径分析[J].人民论坛,2011.

[4]卢伯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探索[J].江苏水利,2004.

[5]阮仁良,唐建国,等.黑臭河道治理中截污纳管技术思路[J].上海水务,2008.

作者简介:赵云(1973,3-),男,安徽芜湖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

上一篇:超临界机组热控仪表导管、阀门选型及材质要求 下一篇: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