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28 01:58:30

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研究综述

摘要:城市商业服务业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城市商业服务业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是否方便人们生活,也决定商业服务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是建立高效流通系统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通过对已有实证研究成果的分析,说明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现状、原则和影响因素,总结了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优化的对策建议。最后指出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理论,只有通过全面系统地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有效的方法,才能有利于整体上提高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商业;商业网点;空间布局

1、引言

恩格斯认为:“城市愈大,搬到里面来就愈有利,因为……这里有顾客云集的市场和交易所,这里跟原料市场和成品销售市场有直接的联系。”阿瑟・奥沙利文认为:比较优势、企业的内在规模经济、生产的聚集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原因。这些城市发展的原因也必然构成了城市的重要功能。由此可见,城市商业随城市的建立而出现,是城市的主要职能。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升,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商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仅局限在批发与零售,而且包含着国内外贸易、证券、期货、保险、金融,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会计、咨询、广告等诸多行业,还有与流通相关的仓储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业等,这些都是构成现代城市的重要经济功能。城市商业跟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城市各行各业中居于重要地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曾经受到抑制的城市商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和商业网点数量大量增加,城市商业网点由高度集中走向分散和均衡,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企业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许多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对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产生了兴趣,实践基础之上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已有实证研究成果的分析,说明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现状、原则和影响因素,总结了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优化的对策建议。

2、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理论方法探讨

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成果较少,涉及的范围较窄,仅仅局限于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的原则、方针,商业中心指标的选择,商业中心的辐射范围,商业中心的动态规划方法,商业网点布局与单个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探讨等有限的几个方面。

宁越敏首先探讨了上海市区零售商业企业区位布局,提出划分上海市区各商业中心范围的依据是商业中心的形态特征。商业中心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两种格局:沿街道两旁形成的条带形商业街和围绕道路交叉口发展的商店聚核体,两种形式以前者为主。随后吴郁文等对南方经济中心广州市城区零售业区位布局的探讨, 他们认为依据商业中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职能构成特征可以确定商业中心范围。商业中心形态特征和职能差异形成特定的景观与周围差异明显,因此确定商业中心的范围较容易。赵斌正认为商业中心区位选择有四个指向因子:交通指向、人流指向、配套设施指向、地租指向;发展演化经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集聚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刘博敏认为我国商业中心三级模式规划本质是静态的,无法表现城市商业中心实际的动态发展变化过程。蒋云红对零售空间组织的决策过程――市场分析过程进行了研究,归纳了零售商业空间组织市场分析的一个过程模式,该过程模式包括社会经济分区、贸易区分区、消费者研究。谢东晓探讨了城市单个商业中心发展过程中商业功能与交通功能之间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促进的竞争合作关系。王宝铭对天津市区人口分布单个影响因素与商业网点布局相关性作了探讨。

新世纪伊始,于彤舟通过对过去10年北京城近郊区零售商业网点发展研究,提出在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中,应区别各类业态,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将规划要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合理进行空间布局。董光器根据对北京、上海、香港、东京等城市的产业结构分析,探讨了城市总体规划与商业布局相关联系。吕春成根据现代商业的空间布局理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对我国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方向进行了新的探索,认为我国大中城市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应实现由“向心式”向“离心式”的转变。易开刚指出研究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目的是明晰城市定位和在城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确立城市商业网点的数量与规模、业态结构和空间分布,促进城市商贸的有序发展和对外扩张,打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刘星原认为城市商业网点布局与规划的目的是从政府层面对提升城市交易功能和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指导、管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布局要充分尊重和体现城市交易功能的要求、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和城市商业区域演变规律;空间布局的重点是对城市总体市场交易功能和城市区域性商业功能的培育与调控。

3、研究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

3.1研究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及其优化的目的

研究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旨在明晰的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确立城市商业网点的数量与规模、业态结构和空间分布,促进城市商贸的有序发展和对外扩张,满足本地周边居民、外来游客甚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使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和城市商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不同比例的元素组合、不同的结构特征都有着不同的系统表现,同时决定着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程度。对于一个国家、城市和区域的商业网点来说,不同种类、规模、档次和品味的商业网点就组成了不同级别的商业网点系统。相应地,不同商业网点的组合和空间布局也就决定了该区域的商贸业繁荣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2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的现状

解放初,党和政府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城市里畸形有害的社会消费,提出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方针。往后的近三十年时间,我们将其作为普遍的指导方针。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取得了巨大突破,新型业态逐渐成为商贸经济的主流业态;同时,在城市化战略的带动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商业网点建设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但长期以来,由于受“重生产轻流通”思想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流通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状况,不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现状如下:

自发性――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商业中心区与其它商业区商贸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发展现象严重,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性的状态。建国初期,受自然经济的影响,城市商业经营的商品多来源于农产品剩余物,其流通主要局限于由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通,这使得城市商业网点不可能进行精心而合理的布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虽然建立了国营商业,但也以百货店为主,同时又受短缺经济理念的束缚,所以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也一直属于“随意设置”的局面,很少考虑商业的服务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相对过剩经济条件的出现,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使得决策者和经营者虽已逐渐意识到商业的功能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要,更应满足消费者对其服务的需要,但由于传统经营理念的惯性作用和消费观念意识难以转变,商业企业的行为主要是受短期利益所驱动,商业网点空间布局仍基本处于一种自发状态。近几年,由于外资对我国城市商业的冲击,如何促使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化、有序化和合理化,从而培育城市商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商业的可持续发展,乃是城市在发展商贸经济时必须面对的重点课题。

2、无序性――商业地产投资盲目,空间布局缺乏理性。就业态布局而言,超大型商业网点的繁荣但缺乏购买力支撑,零售网点布局杂乱无章,各业态的特色彼此在淡化,经营方式、经营念和目标市场定位在趋同。一方面,大型商业设施成为投资热点,这种过热会进一步加剧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带来更加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城市商业设施规模超出现实购买力,最终将导致零售领域出现更加激烈的低水平过度竞争。其次,就商业的主客体空间布局来看,无序性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无论是从商业客体的使用价值的保存上看,还是从商业客体的运行时间和流向上看,我国城市的商业主客体空间布局都显得无序。如何引导这些商贸企业的错位经营、协调发展,是城市商贸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3、少管理――缺乏有效的城市商业网点管理能力及与相关部门的有效互动,影响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功能的发挥。商业网点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管理,若仅局限于自身的职能权限,难以从整个城市发展上综合考虑网点布局是否合理,如果工作中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协调,项目的执行和完成就缺乏保障。在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上私人投资者随意布局,排斥城市总体规划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由于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商业网点布局难以克服无政府行为,另一方面,对所谓“政绩”工程的过度追求,也使商业网点布局处于一种随意的状态。所以,主管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执行的部门必须尽量在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交通与物流规划、其他产业规划的指导与契合下,做到规划的全局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考虑到各职能部门的要求,使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能真正落到实处。

3.3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3.3.1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必须遵循如下两大原则:第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原则。这是因为消费需求层次不同,对购物的服务要求就会有所不同。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方式,都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为出发点。第二,经营定位原则。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有一个市场定位问题。现代市场定位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区域定位,二是规模定位,三是商品定位和服务对象定位,四是经营定位。经营定位是市场定位中的重要内容,而市场定位则是全方位的定位,是一个系统工程。

3.3.2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在实证研究中,有的学者侧重综合分析影响现状的各因素,有的侧重综合分析影响商业网点历史形成的各因素。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受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影响。安成谋较为系统地归纳了影响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因素:①市区的特点、人口数量、人口流动等;②购买力水平及其投向影响,包括常住人口购买力、流动人口购买力大小变化规律等;③原有商业网点;④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⑤历史因素。吕春成认为商业网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时应考虑的因素:①商圈因素。②竞争力。③商品资源。后来王宝铭注意并探讨了人口收入的空间分布、流动人口的数量与分布、城市新区对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影响。

4、对优化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对策建议

4.1科学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优化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

制定商业网点规划时应做到:根据城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商贸流通客观规律,考虑到业态、规模、区位、消费水平等多重因素,对城市商贸流通发展模式进行系统设计,发挥城市商业的整体优势。协调好商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商业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好商业内部的生活服务、生产服务与科技服务的关系使不同行业、业态、规模的设施互补互利。制定商业网点规划时必须凸现特色,充分发挥该城市经济的独有优势,建设有浓郁特色的商业服务网络和商业文化。同时,在满足本地居民消费的基础上,加大商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商贸服务水平,满足外来暂住人口、投资者和旅游人口的商贸需求也是商贸规划必须考虑的。

4.2规划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对商业网点空间布局进行改造、完善和提升,提高商贸业经营的现代化水平。

商业设施作为商品流通的载体,属于社会公共资源,为提高商业网点的硬件现代化水平,优化商业网点尤其是大型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对城市网点建设的引导、规范和调控,以宏观调控与管理弥补“市场缺陷”的负面作用。在实践中城市商贸主管部门应严格商业网点和市场建设项目的审批,规定新上项目必须按其投资额和规模大小,依据明确的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立项、批准。这样既保证了整体商业秩序的建立,同时又能激活各商业网点经营的积极性。

4.3遵循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内在规律,合理设置城市三级商业群。

城市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空间布局、业态结构等都有其内在规律性。商业中心层次的确定,与当地经济、人文、历史、环境、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居民数量、阶层、购买习惯和消费水平等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层次的商业中心,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定位、硬件设施要求、服务半径、业态类型和所要求的配套行业。一级商业群是全市的商业中心区,为当地和周边中高收入的消费者和外来游客服务;二级商业群是市内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商业副中心),二级商业群一般要比三级商业群大而全,但比一级商业群更接近居民,以中低档商品为主;三级商业群主要是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最迫切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5、结语

商业是城市经济的先导产业,是城市的形象和标志,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及其优化是一项涉及经济、地理、人文、历史等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是否以人为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决定着城市商贸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结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规律,决定着商业发展的张力和可能边界,推动着城市商贸竞争力的提升。只有将商业活动的载体――商业中心、商业活动的主体――消费者以及影响商业中心发展和消费者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研究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有效的方法,才有利于整体上提高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山.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6-28.

[2] 宁越敏.上海市区零售商业企业区位布局的探讨[J].地理学报,1984(1):10-13.

[3] 陈森发.城市商业中心分级评价及其作用[J].城市规划汇刊,1986(3):22-25.

[4] 吴郁文.广州市城区零售商业区位布局的探讨[J].地理科学,1988(3):17-22.

[5] 赵斌正.城市商业中心浅析[J]. 城市问题,1990(5):29-32.

[6] 刘博敏.试论城市商业中心系统发展的动态模式[J].城市规划,1991(1):5-8.

[7] 蒋云红.零售商业空间组织市场分析 [J]. 人文地理,1991(4):11-14.

[8] 谢东晓.商业功能与交通功能之间的区位关系[J]. 城市问题,1993(2):25-27.

[9] 王宝铭.对城市人口分布与商业网点布局相关性的探讨[J].人文地理, 1995(1):36-39.

[10] 于彤舟.尊重客观规律合理布局大型商业网点[J].北京规划建设,2000(2):50-52.

[11] 董光器.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商业布局若干问题的探讨 [J].北京规划建设,2003(5):47-50.

[12] 吕春成.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模式探究[J].商业时代,2004(23):6-7.

[13] 易开刚.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及其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8):106-107.

[14] 刘星原.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的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9.

[15] 安成谋.城市零售商业网点布局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1988(2):142-144.

[16] 金杰,陈志斌.论昆明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布局优化[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2):91-95.

[17] 薛娟娟,朱青.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评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5):21-24.

[18] 易开刚.网络时代我国城市商贸业开发的战略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9):18-20.

[19] 安成谋.兰州商业中心的区位格局及优势分析[J].地理研究,1990(1):28-34.

[20] 柴小青,曹伟.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六项原则[J].时代商业,2005(23):14-15.

上一篇:脚手架类型及受力分析 下一篇:现浇箱梁施工技术要点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