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治安行政管理工作研究

时间:2022-09-28 01:08:58

现代治安行政管理工作研究

摘 要:新时期要切实有效地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使治安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始终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保持高度的一致,并最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须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方式、执法行为和执法队伍素质等方面入手,对现行治安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治安;行政;工作

治安行政管理是指公安机关在管理公共事务中,依照国家的政策和法令,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公私财产,而对有关的人、事、物和组织等实施的行政管理工作,这是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会治安概念的界定

所谓治安:关涉安全,简言之,治则安,不治则不安;治安的内涵与价值取向,关涉治安与稳定的关系。在国家-社会一元化时代,社会治安与国家安全同义,两者很难分开,社会治安依靠的是国家统治和政治稳定。在国家与社会逐渐分离的时期,社会治安既构成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基础,也具有独立的意义和范畴。在现代化语境中,社会治安最狭义的理解是行政法上的治安行政或者治安管理的概念,而进一步展开的话,社会治安直接对应的是社会安全,或者说,社会治安就是社会安全,是以社会公众的安全需求为核心诉求,社会稳定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公众对社会安全需求的满意程度,转型中国社会稳定所针对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往往是经济变革和社会变迁之中的结构性问题,因此,靠“木桶式”维稳方式难以产生驱动和整合内生资源实现社会稳定。

社会治安,从统治的意义上,维系的目标是政治稳定的秩序;从管理的意义上,维系的目标是社会稳定的秩序;其共同特点是依靠外在权力维持公共秩序和提供安全需求,但无法激发社会安全需求主体的内在驱动和内生资源维系社会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力量。社会治安,从社会治理的意义上,则有建构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激发社会内在活力的意涵,社会治安实施综合治理强调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从其治理预期和本义上内含社会治理的意涵,当然,在治安综治的制度实践中,有一个认识和探索的过程。

二、治安行政管理工作对策

1.树立“责任治安”理念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纠正,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对治安行政部门来说,行使权力的过程,也是履行职责的过程。长期以来,由于权责不统一,基层治安行政部门和民警仅仅把行政许可看作是行政权力,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产生了层层审批、揽权推责和利用权力谋利等现象。《行政许可法》用法律的形式将许可的责任属性固定下来,对行政机关违法、越权、不遵守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作出了严格规定。同时,为了解决重许可轻监管、只许可不监管的问题,《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作出了明确规定,体现了行政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因此,治安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治安”的理念,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正确行使治安行政权力,认真履行治安行政责任,彻底杜绝权责分离、权责不清的问题。

2.树立“透明治安”理念

公开、公平、公正是现代民主法治的基本原则,它的本质是对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保障,以及对行政机关合法合理行使职权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治安部门在行使行政职责时,随意性强,“暗箱操作”问题较为普遍,为滋生腐败创造了条件和土壤。《行政许可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包括设定行政许可的过程公开、行政许可的规定公示、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公开等。这些制度的出台,确保了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开和透明,使广大群众参与和监督具体行政行为成为可能。因此,治安部门必须树立“透明治安”的理念,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实现权力与利益脱钩,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问题。

3.做强做大保安服务业

保安服务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建设已初具规模,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其经营内容的专业性、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及市场效果的高效性,使其在维护社会治安、满足不同社会阶层成员安全需求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对现有治安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科学界定的基础上,该由市场承担的,应推向市场,交由企业来经营,即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安全服务产业化,加速保安服务业的经营资本积累和市场开拓,全面发展保安派驻、有偿守护押运、大型活动保卫、区域报警网络建设及电子监控等有偿服务,更好地发挥保安服务公司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如当前随着宁波市对外经济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商贸活动、展销活动的领域越来越广,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公安机关因治安管理工作需要,往往动用大量警力参与安全保卫工作,使原本就不足的警力捉襟见肘,无形中造成面上治安控制力量严重不足甚至缺位。因此,对商业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可由保安服务公司承担,公安机关仅派少量警力指导。保安公司的介入和替代,既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型活动商业化的发展趋势,又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法定应由治安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公共安全服务之外,应按照“花钱买安全”的理念,将更多的社会安全事务交给保安公司来经营,使治安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节省大量的警力专注于公共安全事务,从而提高治安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4.组建行业协会组织

治安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密切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在有条件的场所、行业和物品经营、使用等单位,全面组建区域性行业协会、协作小组或治保组织。对行业管理除规范和完善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外,应遵循各行业运营特点与规律,依托行业协会或中介组织,由他们担负起经营业主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和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管理上的优势,将治安管理工作渗透其中,共同做好治安管理工作,增添综合治理的新合力。如在行业协会构建行业文化过程中,可将治安管理的安全理念贯穿其中。

同时加强与其他政法机关的联系,统一执法思想,在办案中要注意掌握好“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的原则,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各种黑恶势力犯罪。

三、结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迈向现代国家治理过程中,重新认识并在逐步健全民主与法制,进而选择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制度保障。在法治兴起和发展的同时,对社会治安的治理,则提出了依法治理原则和法制轨道运行之下的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 李润华.关于新形势下治安管理工作的认识[J].公安研究,2009(09)

[2] 张传玲.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的探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6)

上一篇:素质教育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下一篇: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