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真情,用“心”营造班风氛围

时间:2022-10-06 03:28:09

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而班级管理更是一门心灵艺术。而要把这一门心灵艺术工作做好,班主任就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只有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那么如何才能灵活运用因材施教策略,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呢?教师只要用“心”施教,学生就会更加信任、热爱教师,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给老师反馈,而这一点自然会为班级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一、坚持有“诚心”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对工作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做学生的知情人,知心人,贴心人。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待学生要真心诚意,用真心换诚心,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勇于说心里话。在管理学生的同时,注重对自己严格要求。长期来,我自己在早读、课间操、午读时,都坚持按时到位,从未有过迟到或不到位现象,学生看到老师都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就能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听从你的安排,遵守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久而久之,班上同学除了生病或有事请假,从未有人旷操、旷课。这样我班的学生很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坚持有“爱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融融春风。我爱学生,不仅尊重学生不同的性格、志趣,而且不对任何对象偏袒、歧视,用慈母般的爱去感化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从心灵深感受到教育他的人,是在爱护和帮助他,从而打动心灵实现教育之目的。因此我的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激励学生上进和自信,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真挚的爱心,高尚的品德,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爱只有用爱去换取!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又怎能教出有爱心的学生呢?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与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存在的基础。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理解他们,用爱心承认他们,用爱心鼓励他们,以此赢得学生对我的信任和尊重,使他们乐于接受我的教育,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优良班风。学生需要爱,“活跃生”更需要老师多给一点“爱心”,寻找“活跃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地给予以肯定和赞扬,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爱心。我对学生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多表扬,少批评”对优生这样,差生也这样。谁都知道,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再差的学生,也不全一无是处。一个班级40多名学生,每个人的学习基础、性格、修养、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只有树立“天生其材必有用”、“天生其人必有才”的学生观,才能发现并强化学生的闪光点,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只要我们心存自觉,处处留意,那便从差生身上也会找到亮点。平日,哪怕是学生的一次文明用语,一种礼貌行为,就及时予以表扬,学生便会在老师的表扬声中体验到一种成功的欢乐和被看重的欣慰及老师的爱意,从而强化这种行为,争取更大的成功。

三、坚持有“公心”

要形成正气的班风,就需要班主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上,要一视同仁,发扬民主,要放在公平位置上,开导他们,鼓励他们,这对于形成一个团结向上、公平公正的班风起关键作用。开学伊始,我就告诉他们,在这个班上我们是平等的,我们都是这个班的主人,都应该为这个班的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在班上,我对所有同学都同等看待,鼓励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努力,争取成绩更进一步;对“活跃生”则维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成绩。一直以来,班上非常团结。如,有的同学上课偶然走神,那也不一定是他忽视课堂纪律;有的同学考试成绩始终提不上去,那不一定是因为他学习不努力;只有公正地对待学生,充分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生才能心情舒畅,心悦诚服,与教师的良苦用心产生共鸣。

另外,在选举班委会、团支部,评选优秀学生时,我都让学生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让他们选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班委会、团支部成员,这些干部在管理班级事务时,班上同学都能积极配合。正是这样,班委会、团支部成员为我分担了不少工作,他们在我的鼓励下,大胆地、独立地主持班上的一些活动,如周一的班会、团队的义务劳动、出黑板报、组织文娱活动等,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四、坚持有“严心”

虽然说时代在变,教育也在变,但我觉得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不能变的。如果说“爱”是阳光,那么“严”则是雨露,风吹雨打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要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形成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骄傲自满、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要严肃批评,决不姑息迁就,这对于营造良好班风的健康发展起重要作用。对学生要爱而有格,严而有序,尊重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友好相处,是尊重;但是奉献爱心不是溺爱、偏袒,而应宽严相济,爱而有格;对学生的爱必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塑造美好的心灵,形成高尚的品德。比如,对有感情创伤和心理障碍的同学,我则给予他们以细腻的爱,开导鼓励他们走出生活中的阴影;对感情易于冲动的同学,则给他们以温柔的爱,并告诫他们要谦和,要冷静;对品学兼优的同学,则给他们以严格的爱,并不断提醒他们,学无止境,虚心的天敌是骄傲。是的,我们应该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放松要求的结果只会害学生,使学生成为自由散漫、没有责任心的无用之人。我们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说:今日事今日毕;对自己做的事负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守信,爱国,惜时等等。但要注意严格绝不是严酷,更不是打骂和体罚。“严格”有“度”,“严”中有“爱”。

五、坚持有“细心”

毫无疑问,选择了当教师,就必定得和“细心”交朋友。一个没有细心的老师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的。特别是班主任,要学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说服工作,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全面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事无巨细地关心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家庭情况。有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的世界,于是便总是在心里,甚至是嘴上埋怨:这孩子真蠢,这么简单都想不到!这样是很容易使人变得暴躁的。我们应该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来看:我和他一样大的时候,我还不如他呢!我班上曾有一个特别的“活跃生”。铃声响过,不紧不慢一摇一晃进教室;上课时话语、小动作很多;下课时,总是捣乱打架……但我通过耐心细致的了解和观察,发现调皮的他很聪明。别看他上课好像什么都没听,当教学十分生动有趣时,手举得最高,做练习还真对了不少。而且,我还发现当他有了好吃的东西时,又总是分给同学。于是,我经常去接近他,使他在心里接受了我。上课时,我更多地关注他。当他劳动积极时,偶尔帮助同学时,我都不失时机地表扬他。渐渐地,我发现同学们告他的状慢慢少了起来;他上课听的时间慢慢多了起来;他作业上做对的题也渐渐多了起来,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考上了高中。

六、坚持有“恒心”

“百年树人”,培养人才非一日之功,要有耐心和恒心。这样才能造就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正确的舆论导向、团结向上、求真进取的班集体。我的耐心和恒心主要体现在找学生谈心、家访中。谈心不论时间长短,路上遇到、课间十分钟,我只要有空,就会找上一两个学生谈心,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班级的一些不良表现,学生也把我当朋友,都能实实在在地把他们的苦恼、喜悦告诉我,甚而与我谈及未来的梦想,我欣悦他们的坦诚,也尽心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在我担任班主任中,几乎走访了班上的同学家,与他们的家长交换意见,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以此全面了解学生,与家长一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些学生看到老师家访,也就会更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了。因此,我的耐心和恒心为新型班级班风建设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具有良好的班风,而良好的班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内在调节功能,正如一种适宜的环境气候。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班风的建设尤需师生爱心的共同浇灌和维护,需要生生不息的相互创造与更新。以上可以算是我对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与一些思考,要走的路还很长,希望能和同事们继续共同探讨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