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中的合作竞争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28 10:39:17

教学团队中的合作竞争关系研究

摘 要: 作者将间接互惠、情感利他等机制引入到了教学团队的合作竞争研究中,分析了教师对教师及教师对学生的博弈收益构成情况及策略均衡,得出了如下结论:能否合作与合作内容无关;应尽量减少竞争压力,促进公平;需促进团队风气、文化建设,促进团队和谐。

关键词: 教学团队 合作竞争 间接互惠

1.引言

团队,而非个人,成为今天教学的基本单位。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实际是一个知识转移过程,既涉及教师向学生方向的知识转移,又涉及学生向教师方向的信息反馈。由于各教师仅工作于其科任领域,得到的反馈信息是局部的,获得的经验是片面的,这就要求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经验,并与学生密切互动,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知识传递与创造系统。本文将团队成员间的协作、良性互动统称为合作。合作能增强知识传递与创造,提高总体绩效;而不合作,即竞争,会中断成员互动,这将使会知识创造与传递过程不能完成,最终降低教学团队绩效水平。

关于教学团队合作竞争的研究已有部分文献,Astin早在1987年就关注了教学团队中的合作与竞争问题,描述了基于名誉或资源的团队杰出者的确定方法[1];马廷奇研究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2];李漫则对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进行了研究[3]。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得出结论:增强教学团队绩效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经验交流等观点。但教学团队中的合作竞争机制究竟如何?如何建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2.基于博弈论的教学团队合作竞争关系分析

现设有两个团队成员进行博弈:A和B。A、B可选择的策略空间为:SA={sa1,sa2},SB={sb1,sb2},其中sa1、sb1代表“合作”策略,sa2、sb2代表“竞争”策略。

团队成员博弈时考虑的自身收益函数U的自变量构成情况设置如下:

r11,r12分别表示A和B的直接合作收益。在教学团队中,合作是两个个体间利他行为的交换。团队成员通过教学合作获得教学成果上的互利互赢,如教师间通过真诚交流经验提高教学技能、增长专业知识,等等。

r21,r22分别表示A和B获得的口碑。此处借鉴了“间接互惠”理论中的“口碑”机制。“有兴趣的观众”、“第三方闲言”等起着口碑评定的作用。合作能得到更好的口碑,这意味着将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他人的合作行为。

r31,r32分别表示A和B获得的对方感情。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很多合作是出于情义,如“亲情”、“友情”、“爱情”。相互间更深厚的情感意味着更大的合作可能性。

r41,r42分别表示A和B在对方取得合作收益后带给自己的竞争压力或威胁。有很多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这些资源不会均匀地分配到每个成员的身上,而只会分配给按绩效划分出的团队中的佼佼者。

在团队成员的博弈中,教师与教师间的策略组合收益情况与教师与学生间的策略组合收益情况有所不同,本文分别加以分析。

(1)教师与教师的博弈分析。在他们的博弈中,合作绩效带来的各自总绩效的此消彼长将带来“相对地位”的此消彼长,竞争考虑较多,其各种策略组合的收益情况如下:

UA=(sa1,sb1)=r11+r21+r31;UB(sb1,sa1)=r12+r22+r32;UA=(sa1,sb2)=r21+r31-r41;UB=(sb2,sa1)=r12-r22-r32+r42;UA=(sa2,sb2)=-r21-r31;UB=(sb2,sa2)=-r22-r32;UA=(sa2,sb1)=r11-r21-r31+r41;UB=(sb1,sa2)=r22+r32-r42。

令t1表示条件2(r21+r31)>r41,t2代表条件2(r22+r32)>r42。策略均衡取决于条件t1与t2的情况:当t1,t2均成立时,s*=(sa1,sb1),即(合作,合作);当t1成立,t2不成立时,s*=(sa1,sb2),即(合作,竞争);当t1不成立,t2成立时,s*=(sa2,sb1),即(竞争,合作);当t1、t2均不成立时,s*=(sa2,sb2),即(竞争,竞争)。上述分析得出,对于A、B的同一次博弈,随着t1、t2的成立情况可以有四种均衡状态。

(2)教师与学生的博弈分析。由于教师拥有专业知识,而学生拥有反馈信息知识,双方都需要对方,而师生之间没有利益竞争性,r4不存在。策略组合收益情况如下:

U(s,s)=r+r+r;U(s,s)=r+r+r;U(s,s)=r+r;U(s,s)=r-r-r;U(s,s)=-r-r;U(s,s)=-r-r;U(s,s)=r-r-r;U(s,s)=r+r。

占优策略均衡为:s*=(sa1,sb1),即(合作,合作)。可见,从理论上来说,师生之间极易合作。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端能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抽出合作时间,学生端能克服“腼腆”与“懒惰”,合作便能促成,团队绩效便能增加。

3.教学团队建设启示及建议

(1)团队成员能否合作与“合作内容”无关。从团队成员的博弈分析得出,合作能否促成关键看t能否成立,而t与直接的合作收益(r1)无关。由于合作的形式一般为真诚交流与协作等,合作收益往往是知识、经验与技能,在确定一方策略的情况下,另一方无论采取何种策略直接收益都是相同的,因此不会对其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能否促成合作,与合作内容无关,只与“竞争”、“口碑”、“情感”等因素有关。

(2)在团队层面,应尽量减少竞争压力,促进公平。竞争来源于资源的有限性。不同的策略组合会影响到双方绩效水平的增减,进而影响到各成员在团队中按绩效水平划分的地位排序,最终影响到有限资源的分配。另外,竞争程度还与公平性有关。如果地位不平等,将增加团队成员对地位的渴望,从而增加r4i的分量。可见,要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绩效水平,必须设法降低竞争压力,保持关键资源的充足,促进团队公平。

(3)需促进团队风气、文化建设,促进团队和谐。要提高团队绩效,就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保证t的成立,加重“口碑”与“情感”的分量,而这取决于团队成员关系融洽程度、团队风气、团队所处的文化背景等。成员关系融洽时,更容易促进合作,提高团队整体绩效水平;在风气良好的团队中,多数成员会比较重视“口碑”与“情感”因素,r2i和r3i的分量较重,更加可能合作。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petition or Cooperation?Teaching Teamwork as a BasicSkill[J].Change,1987,Vol.19,No.5:12-19.

[2]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3]李漫.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8,(8):2-3.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多Agent的教学团队建设仿真研究”(No.0201002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上一篇: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高校多级教学管理机制 下一篇:要以实际行动争做优秀学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