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考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和解决办法

时间:2022-09-28 09:31:42

体育考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和解决办法

每年参加高考体育专业加试的考生中,都有许多是到高三才“半路出家”参加体育训练的普通学生。这部分考生由于比赛临场经验不足,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能正常发挥出自身的能力水平,影响到考试成绩。我根据自己多年高考训练和考试临场指导的经验,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提醒广大老师和考生在平时训练技战术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方面的训练,尽量减少由于心理因素方面的问题而影响考试成绩的情况发生。

案例一:

钱某某,考前两天到考点报到和适应场地,平时在学校紧张的作息时间规律发生了改变,白天适应训练结束后就蒙头大睡,结果到考试前一天的晚上,由于一直兴奋地想着考试的事情而怎么也睡不着觉,致使第二天考试时精神状态很差,没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分析:

考试前几天作息时间的变化使生活规律发生了改变,考试前一晚由于白天休息时间长,晚上没有睡意,再加上想着考试的事情,导致焦虑和紧张,使得休息不充分。

解决办法:

到考点后,还是按平时的作息时间学习、训练和休息,特别注意不能白天睡大觉,否则会晚上睡不着,颠倒生物钟。可以在学习、训练之余,在住宿地附近散散步,以调节生活规律。

案例二:

李某某,平时没有参加过比赛,没有比赛临场经验,在参加200米专项考试时,检录进场后注意力分散,把自己当成了“观众”,只顾看别人考试,忘了专心做自己的准备活动,最后仓促上阵,没能取得好成绩。

分析:

这是由于比赛经验不足,考前准备考试的程序不清楚,进场后被新鲜刺激吸引,不能集中注意力准备自己的考试。

解决办法:

首先,老师要明确考生进场后的任务,具体到什么时候做专项准备活动,什么时候换鞋,什么时候听枪,等等,都要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进场后按要求去做。为此,在考前的适应训练和测试时就应要求考生严格按正式考试程序进行准备和测试。

其次,如果同一组里有具有比赛经验的考生时,可指定这名考生到场内后带领其他考生做考前准备。

案例三:

徐某,平时短跑训练起跑时喜欢猜枪,可是考试时由于同组考试学生多(平时训练一般都是两人一组),发令员按规则等所有考生处于静止状态才发口令,发令时间相对长了点,结果徐某抢跑,抢跑后慌了神,注意力不能集中,第二次起跑又发生了愣枪现象,最后没能发挥应有水平。

分析:

把训练中养成的投机取巧的习惯带到了考试中,而且对考试突况的应对准备不足,导致心理发生变化,影响考试。

解决办法:

在平时起跑训练时,就要教育考生不要猜枪,起跑训练时用不同的时间间隔进行发令;采用各种方法提高考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模拟起跑抢跑的情况:抢跑发生后顺势跑出去,逐渐减速后,慢慢走回起点,同时调整呼吸,集中注意力,准备下一次起跑。

案例四:

张某,铅球专项,平时训练场地的落地区里是草坪,而考试时的落地区是光秃秃的沙地,导致她感觉平时训练的目标线好像比较远,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影响,最终没能获得最佳成绩。

分析:

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而且由于场地器材的变化,在其他项目上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比如篮球专项,在室外训练和在室内考试、水泥场地和木地板场地、透明篮板和不透明篮板,给考生的感觉都不一样。

解决办法:

老师要预先说明场地器材变化的情况,帮助考生分析其对考试的影响,做好心理疏导,使考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应对考试环境的变化。另外,还要创造条件让考生多适应考点或者是类似于考点的场地和器材,使考生迅速适应考试的环境和条件。

案例五:

朱某、王某某,平时的立定三级跳远训练都是在普通的泥地上进行的,训练中只能跳8米1、8米2左右。到考试时,由于是在塑胶场地上测试,而且竞技状态也调整得不错,结果两人都跳出了8米7以上的好成绩,出了考场就兴奋地让老师猜“考了多少”,考试的信心大增,后面的几个项目也越考越好,最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另一名考生丁某某,平时的立定三级跳远也不错,但是他对自己在这个项目上有比较高的心理预期,结果考试时只是正常发挥,低于他自己的预期目标,打击了自信心,导致情绪低落,影响到后面几个项目的考试。

分析:

对考试成绩目标的不同预期,会对考生的考试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当考试成绩超过预期目标时考生会产生积极的考试情绪,当考试成绩低于预期目标时会产生消极的考试情绪。

解决办法:

对于信心“过于充足”的考生,老师要适当地“泼点凉水”,降低这部分考生的心理预期,特别是在竞赛期调整训练中出现的历史最好成绩,老师要适当地进行“隐瞒”,不要对考生提出过高的考试目标,让考生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刘翔在创造男子110米栏12秒88的世界纪录前的训练中其实已经达到过这样的成绩,但是孙海平教练一直没有透露,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案例六:

顾某,身材不高,是一名有比赛经验的跳远运动员,短跑和跳远专项都不错,但是800米和立定三级跳远相对比较差(他平时也轻视这两个项目的训练),800米考试没有拼,结果前几个项目的总分算下来后,最后的跳远专项必须跳满分才能达到预计的专业分数线,所以,最后的专项考试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最后一跳才达到满分,惊险地走了回钢丝。

分析:

体育专业加试与单项比赛不同,体育专业加试考查的是考生的全面素质,而单项比赛主要体现某一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所以不能轻视任何一个项目的训练,要全面发展。对于短跳运动员的耐力项目训练不能轻视。

解决办法:

在训练中要强调各个项目的均衡发展,不能有太弱的项目。800米考试要鼓励考生努力拼搏,拼与不拼,反映在考试成绩上有5―10秒的差距。800米考试多拼一下,能减少专项考试的压力。在放松的心态下,专项才能考得更好。

思考与建议

心理训练是整个训练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精。只有在抓好身体和技战术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要加强研究和分析,针对不同的考生,使用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和对策,才能使每个考生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获得最好的成绩。

上一篇:我对新课程改革的体验 下一篇:选准参照系,巧解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