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管见

时间:2022-09-28 09:20:53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管见

【关键词】 班主任;班级管理;教育素养;

爱心;班风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1―0043―01

一、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

1. 班主任要有豁达宽广的心胸。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以人为工作对象。而做人的工作的第一条,就是要有一颗热忱待人的心。班主任若是心胸宽阔、朝气逢勃,就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清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在广阔的情感背景上与学生产生共鸣。相反,如果班主任悲观抑郁、心胸狭窄,那么就很难与学生沟通和友好相处,很难得到学生的配合,就不能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就达不到管理好班级的目的。

2. 班主任要有诚实正直的性格。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伟大的人格素质,重要的是个“诚”字。班主任诚实正直的性格特征是以高尚的师德为基础的。这一性格品质表现为,班主任在遇到各种教育问题时,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体现公正的态度,不掺杂个人的好恶,不滥用自己的情绪,这是每个班主任应具有的心理品质,具备这样品质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就是一位可敬的班主任,这样做起班级管理,就会顺理成章。

3. 班主任要有宽容忍耐的量度。“大人不计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一句话对于班主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很有借鉴价值。初中生由于年龄和阅历有限,他们情绪不稳定,看问题比较片面,完善的品格尚未形成,往往言行出格,但这时班主任就不能跟着“出格”,应居高临下地给予宽容和谅解,然后再规劝教育引导,千万不可斤斤计较。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没有分寸的,比较科学的分寸是:既要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既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又不能板起面孔来训诉,这样,才能做一名受学生尊重的班主任,给班级管理带来良好的效果。

二、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

一个几十号人的班集体,来自条件不一的家庭,他们在生活、品德素养、个人爱好、个人性格等各方面都有差异。这些学生初次离开父母,集中在一个大家庭里,他们很需要师长的关爱和呵护,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有团队精神、有集体主义的群体,首先,班主任要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做一个平易近人的班主任。对待积极向上的学生要多表扬鼓励,培养这些学生当班里的骨干学生,让他们学会管理班级,做班主任的助手。其次,对待成绩不好,纪律差的学生,班主任要既给他们宽容谅解又要严格要求,多给他们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少批评,多找他们谈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引导帮助,淡化他们的挫折感,用自己的关爱感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看到前途的光明而努力学习,知道当个好学生来回报班主任。最后,对待生活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承担父母的责任,关心这些学生的起居冷暖,并号召全班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这些困难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三、班主任要不断引导形成良好的班风

学生有了班集体的观念,班主任就要借题发挥其作用,利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板报、班训、两操、运动会等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拼搏,学会挑战。七年级开始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向学生灌输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能适应和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之中;八年级结合校会,利用班会进行感恩教育,教导学生如何通过努力学习来报答养育自己和教育自己的长辈们,如何爱国、爱校、爱家等;九年级就给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让他们为考上高一级学校而拼搏。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从平时的小事做起,做到遵守纪律,严于律己,养成爱学校、爱班级的良好习惯。

四、班主任要善借家长之力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父母,谁不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但是每一个学生接受家庭教育的程度是不同的,农村学生并不是每一个都有优越的家庭教育,学生家长的不良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家长对待工作的态度,也能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态度。社会上那些不适合青少年的风气越来越泛滥,网吧、桌球、赌博、等随地可见。思想尚未成熟,有着强烈好奇心的青少年,在没有正确的家庭管教下,就很容易沾污,近几年来,农村外出的农民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多,有的学生已经没有家庭管教,至少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尽管在学校作为第二个父母的班主任尽了最大的努力去管教,也往往是前功尽弃。为此,班主任要保持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经常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表现情况,特别在这个通讯科技发达的年代,与家长联系并不是很难的事,大多数家长也很希望能与学校经常联系,希望经常了解其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因此,班主任要保持家校联系,让家庭也参与到管理学生的活动中来。编辑:郭裕嘉

上一篇: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