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

时间:2022-09-28 07:00:57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

摘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本文从学习方式多样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提倡学生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高中物理教学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在教学重力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物理自由落地的现象,引出重力的概念。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理解“竖直方向”的内涵,要尽可能采用图片、投影、录像、光盘等视听媒体。物理知识是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物理知识,而且物理知识就藏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在这样庞大杂乱的信息面前,教师是不可能事无巨细地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都给学生讲清楚。只有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精细地选择,认真讲解。而更多的内容则只是提示,略讲或者点到为止,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者其他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研究和学习。另外,除了教材上的内容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实际准备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小课题让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引导好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1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我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讲,不但教学方式他们不喜欢,教学效率也不高,而且很容易让他们对本科的教学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不断地推新,要有新意,有想法,活跃起课堂的气氛来,让每个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课堂中去,让知识自己流到他们的耳朵里去,而不是灌进去。有些方法可以反复用的,比如,列举新鲜的事例,增强讲课时的语言感染力等等。

2.2展示“物理情境”

每一个物理实验都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境”。现象明显,富有吸引力的物理实验能建立生动的“物理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看到一些物理现象,动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与理论学习相互对照、验证,加深理解,以便形成正确的“物理情境”。例如,在生活中总是错误地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那么我们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汽车的制动、启动的受力变化规律,然后让学生再利用导轨、小车等器材来做实验验证,最后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重要结论,很自然的建立正确的“物理情境”,深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2.3充分、灵活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能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技术,采用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载体,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模拟再现物理过程,将瞬息即逝的短暂过程延缓,便于观察和分析,将高中阶段难以实际接触的实验通过视频等方法模拟展现。学生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自己在头脑中就形成“物理情境”。例如,多普勒效应难以观察,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模拟蝙蝠的“超声波探测技术”,分析多普勒测速仪,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多普勒开关,甚至展示宇宙红移现象的文本、图像资料。利用多种媒体让学生建立完整、准确的“物理情境”。

三、提倡学生研究性学习

学生学习不是把教师讲的知识记下来就行了,这样得来的知识没有自己的建构过程,只是在吃教师“嚼烂的馒头”。只有自己探究思维活动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学到知识,培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从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学生研究性的学习。对此,教师应充分注意其下述特点。

3.1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物理学习离不开实验,很多物理现象和原理,单靠教师的讲解是不能充分传达给学生的,必须要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有的教师习惯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边操作边讲,学生只能看实验,对实验过程知识的形成体会不深。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才能进入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感受实验带来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自己列出实验提纲,定出实验项目,找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和设备,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进行讨论,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总结。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自己制作实验器材,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

3.2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问题是思维探究的体现,没有问题就显示学生没有对知识进行思考。学生只有在探究分析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要在教学中留白,不要把内容一股脑地给予学生,要让他们有探究的余地。教师引导学生在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分析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动学生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

3.3学习途径开放化。

研究性学习范围是广泛的,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上,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途径,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实验,开阔视野,感受知识的多样性,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比如,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使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便于学生了解。学习了摩擦力后,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事例,如自行车车轮和路面之间的摩擦,手和门把之间的摩擦等。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给学生讲解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等等,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集体的氛围中,学习气氛活跃,互相被调动起来,大家积极发言,取长补短,拓宽了信息的来源,激发出灵感的火花。即便平时学习不主动、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会参与其中,共同进步。

四、总结

总之,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我认识到,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搞好教学的根本,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才能制定一些正确的教学策略。物理教师在新课改的进程中要不断探究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广福。高中物理教学低效现象分析与对策[J]。学周刊,2012,(31)。

[2]闫慧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探究[J]。学周刊,2012,(31)。

[3]乔爱华。高中物理教学管窥[J]。学周刊,2012,(30)。

[4]张国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信息素养培养初探[J]。学周刊,2012,(30)。

上一篇:创设有效情境提高中职创业课教学实效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