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找“米”下锅

时间:2022-09-28 06:42:59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确如此。厨师没有蔬菜鱼肉,怎能做出鲜美的饭菜?裁缝没有绫罗锦缎,怎能做出漂亮的衣服?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写作素材,任你水平再高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

其实,生活就是作文的素材宝库,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发现和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呢?

一、观察,给生活照相

这需要我们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我们应该睁大眼睛,看高山矗立、大江东去;看日出日落、星移斗转、云迷雾蒙;看春花似锦、夏树葱茏、秋菊竞放、冬雪纷飞。我们还应该竖起耳朵,听鸟鸣啾啾、雷鸣阵阵、龙吟虎啸、人声鼎沸。我们乘车时可以观察,走路时可以观察,学习时也可以观察……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便成了我们最好的写作素材。不信,请看下面这个作文片段:

夕阳落下去后,乡村里,各家各户炊烟袅袅,整个乡村笼罩于轻柔的烟雾之中,朦朦胧胧。村里不时传来几声奶牛唤犊的叫声和几声狗追牲畜的吠声,更显示出乡村的静谧和闲适。泥土的幽香,野草的芳香,还有那乡村各家飘出的饭菜香,飘荡在整个空间,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看,这段文字写得多么精彩,它生动地再现了乡村傍晚的景象。究其原因,就是小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文字中既有“眼观”,看炊烟袅袅,也有“耳听”,听犬吠声声,更有“鼻闻”,闻芳香四溢。多种感官一齐上阵,观察细致了,写起作文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二、思考,让生活升华

思考是对生活的反思,反思会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所以,我们要善于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透过看似平常的表面,深入挖掘其中的内在联系和独特意蕴,让文章更具价值。这些思想的火花,就是我们作文的素材。看落叶,想奉献;看小草,品坚强;看大海,思博大……例如满分作文《长跑》中作者在记叙了自己长跑的经历后,写道:

直起身,再望望那条由弯和直组成的跑道,我不禁想到,人生亦如长跑,只有付出艰辛和努力,才会在冲过终点时收获喜悦,这喜悦是永恒的。

这段文字就是对生活的反思,折射出小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认识。

三、整理,让生活积淀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多了,如果不加以整理就会遗忘,或是杂乱无章。不少同学说自己没有作文材料,其实就是没有做有心人,没有把这些素材进行及时的整理。整理的方法很多,其中写日记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建议同学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无论在阅读时,还是在观察中,甚至是在睡梦里,我们常会突发奇想,心中闪出耀眼的火花。这就是所谓的“灵感”。当灵感出现时,我们应及时记录。很多名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例如唐代大诗人李贺就经常骑着驴子外出寻找创作的资料和灵感,他随身背着一个布袋,有灵感时便马上记下来。同学们也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四、裁剪,对材料归类

对于材料应该怎样裁剪呢?我们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进行摘录,制成小卡片。那又如何归类呢?比如可分为写景的、写物的、写人的、写事的;写人的材料中,还可以细化为写外貌的、写语言的、写动作的、写心理的……有了这些材料,我们写作文时就是“巧妇妙做有米之炊”了,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能够获得读者的青睐。

上一篇:“状元红”文学社优秀作文选登 下一篇:当我老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