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09-28 05:28:41

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现代的健康概念是:身体健康的同时,心理也要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在知、情、意、行方面符合社会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然而,据调查,当今青少年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008年10月,中国心理学会在武汉召开了第九届理事会。会议表明,目前我国有3000多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扭曲现象令人堪忧,心理障碍成为青少年自杀的头号原因。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心理问题主要在于他们所面对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压力较大,加之他们在学校与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教育,导致他们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在医学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中,常常有孤独封闭症、自卑放弃症、学习焦虑症等。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组已成为教师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学校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承受学习和生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就目前状况来看,由于学校的师资、场地、时间等的限制,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单独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还不现实。特别是语文教学更有其优势,让学生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体验文本对学生的心灵影响,让学生感受文本中榜样人物的人格力量,自觉主动地接受文本中情境的洗礼,奔向崭新的精神天地,这比任何空洞的说教更重要。

一、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孤独抑郁的情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言为心声。大凡写真情实感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我们就能从文中窥视学生的心理,从而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疏导其孤独、封闭、抑郁的情感。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学生常思、常想、常讨论的热门话题,常关注的焦点问题纳入作文教学之中,既满足学生情感倾诉的需要,又帮助他们提高作文水平。

1.作文命题要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

比如,抓住学生与父母(长辈)、老师之间的代沟问题,可拟作文题《××,我想对你说》等题目,学生可以倾诉父母(长辈)对老师等的意见、看法以及积郁心中已久的情感,教育者便可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前几年热播的《还珠格格》,学生们对小燕子津津乐道,就让他们写写对小燕子的看法,只要能写出他们的真实看法,文字通顺,措词恰当,就不失为一次成功的作文训练。

2.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敢写真事、敢说真话,学会辩证地看待生活问题

作文教学只有形成这样的作文氛围,学生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如,在学校抓校容校纪时,对于男生留长发问题,学生们颇有微词,可拟题《我看中学生留长发》,学生们为留下长发列出了十余条好处:夏天挡太阳,冬天保暖,有型有款,很帅,能省钱等等;也有为留长发列出十余条弊端的:显得无精神,不卫生,缺乏阳刚之气……在这不同的观点中,让学生敞开心扉,尽情所言,从而矫正学生不良心理。

3.在评语及讲评作文中扣紧学生作文中的情感脉络,解开学生的心结

学生在作文中倾诉了他的喜悦、烦恼、体验、感受,教师应真诚地理解性地引导。一是在评语中利用哲理性、激励性、开导性语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不少人,不追求高腔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安宁和幸福。这样的激励性评语可以让学生懂得幸福物质只是其次,从而克服其自卑心理。二是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理。如,在评讲学生作文时对其中自己独到的见解抑或巧用的名人名言等大加表扬,大加鼓励,如此能使学生感到一定的成就感。

二、挖掘教材真善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今大多青少年学生遇到困难时意志不够坚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心胸不够宽广,易为小事耿耿于怀……这些需要教育引导。语文教学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真、善、美的因素,通过课文中典型人物的分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修养品质等。例如,人教版第一册课文《我与地坛》,可从母亲在苦难的折磨中默默地承受命运的重压,毫不张扬地爱的高贵品质,从作者身残志坚的品质,正确教育学生,培养其在生活中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个个困难。

三、充分利用课堂讨论,张扬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课堂讨论是语言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张扬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思维,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例如,在教学《项链》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课堂讨论问题:文中有一句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了玛蒂尔德,还成全了玛蒂尔德?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有学生说是成全的,因为那项链让她感受到了一夜风光,虽然项链丢了,但她的梦想实现了;还有的学生更深刻地认为是成全了玛蒂尔德,因为她成为一个懂得用劳动来还债,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也有学生认为是败坏的,因为为了一夜风光而赔上十年不值……这样,既使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有话可说,那种孤独封闭的心理障碍也逐渐消除。

当然,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不能完全代替科学的、系统的、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不失时机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去除心理健康课中的“人为痕迹”,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它既能增强语文学科的魅力,又能贴近学生心理;既能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心理品质。这不正是语文课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文江小学)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下一篇:浅析高中物理教学困难和课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