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9-28 05:03:20

语文教学中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易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过程, 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主动发展,实现教师依教学目标的一个主导过程。易忽略了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的多样性,多层次的训练,从而造成学生欲想来不及想,想说又不敢说,说了却怯生生的这一紧张低沉被动学习的心理状态;易忽略的多方面体验,应加强在语文教学中让思想道德教育占有一席之地,让学生得到多方面、方渠道的道德体验。

关键词 忽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76-02

[前引]

师:请你用“又……又……”造个句子。

生:我妈妈的脸又长又圆。

师:你怎么能这样呢?一个人的脸是定型的,要么长,要么圆,能变吗?

生:我妈妈见我成绩好,脸就变圆了,我的成绩差,她的脸就拉长了。

在众多的班刊上,诸如“哈哈镜”栏目中,此类师生的诙谐问答,使我有些感悟,仔细体味一下,我们似乎忽略了什么。

一、忽略自主学习的引导过程

自主学习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主动发展,实现教师依教学目标的一个主导过程。陶行知先生的“六个解放”中所提及的“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就是读、悟、用这一主导过程的真实写照。只有指导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比悟法、联系运用”,才能实现自主学习。如:在学习“直接说法改为第三者转述”这一练习题时,通过读、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句子意思仍然不变,而标点符号和人称代词变了。人称代词的转变则是这题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在这一环节上,通过举例比较、分析、归纳领悟出改换成第三者转述,其人称转换有个基本方法――人称对应法。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的题目,教师说:“你的作业我已经批改了。”此时,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引号内的“我”指的是引号外的“老师”,改为第三者转述时“我”改换为“他”或“她”,而引号内的“你”指的是引号外的谁呢?找不到,怎么办呢?到底要不要改换呢?此时,教师应善于从质疑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与实际联系,创设学生主动探究的宽松愉悦氛围,可叫两位学生上台演示,老师仿照上题跟甲学生说同样的话:“你的作业我已经批改了”。让乙学生转换句子说法――老师说,他的作业老师已经批改了。理由:引号内的“你”指的是甲学生。再由甲学生转换――老师说,我的作业老师已经批改了。理由是此时引号内“你”指“我”――甲学生本人。可见,通过联系实际操作规程,知识的运用能力就提高了。倘若,“引子”中“又……又……”这句,教师能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如举着手中的教鞭引导学生说出教鞭有何特点?后用“又……又……”造句。这样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学习,该生就不可能造出“妈妈的脸又长又圆”这一可笑的句子了。

二、忽略学习状态的灵活调控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似乎就是唯一的标准尺度,就是一道永恒的圣旨,一直作用着我们几代人的教学,束缚着多少殷殷学子的个性发展。这样一味地追求认识任务的完成,紧围着教参找标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的多样性,多层次的训练,从而造成学生欲想来不及想,想说又不敢说,说了却怯生生的这一紧张低沉被动学习的心理状态。一位师大的教授说得好:“心理因素的非实体性,往往使师生都易忽略,或者不被自觉意识到,但它们却最具影响力的。不仅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认知活动状态与质量,而且影响到人生中对事,对人的态度与方式。”致此,教师不该在教学中,对天真、浅知的学生,因回答不为你所想,而恼火地训斥――“你怎么能这样呢?”而挫伤了学生想说的心理和要说的信心,还有说什么的思维。时代的发展告诉我,教师看待学生将不是“一览众山小”了,应具有觅清水源头,揽百川归海之大度,耐心创设百家争鸣、九九归一之愉悦的教和学的氛围。

三、忽略道德思想的多方体验

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下――道德。可见,道德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并非一朝一夕就得以形成良好的品质。也正是因为它的长久性,在平时教学中最易把它忽略了,包括教研及其评议活动中,它也经常“缺席”。那如何让它在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让学生得到多方面、方渠道的道德体验。

(一)善于发掘,力求渗透

努力发掘,充分发挥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根据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鲜明教育性的特点,渗透到知识传授中,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可渗透在学生的朗读中,也可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鲜明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树立榜样,善于鼓励

注意正面教育,用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去感染学生,在教《我的战友》时,为了保证战斗胜利,忍受被火煎熬的巨大疼痛,没有挪动,没地趴在火堆里,直到牺牲。可以榜样的力量进行思想教育,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对能遵守纪律或有偶发事件,教师应注重表扬的技巧,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教育力量。

(三)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最崇拜的长者,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因为教师以她独特的师生关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真挚动人的教学言语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感受到人格的高尚。所以教师应处处以身作则,正人先得正己,这样才能去熏陶感染学生。

总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不能因为知识传授的繁琐,而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忽略思维和心理状态的调控,甚至把“育人为本”这一根本方向扭曲或倒置。

上一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下一篇:费比诺·马尔提斯:在电影节拍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