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县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09-28 04:19:52

加强我县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心环节。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虽然近年来,武隆县大力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硕果,但仍需要加强建设。本文主要是对加强我县农田水里建设的对策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对策;设施

武隆县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武隆县70%的土地属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工程性缺水一直是该县建设水源工程的“硬伤”。由于以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普遍偏低,配套不全,加之养护投入不足,工程严重老化失修,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弱, 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低,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虽然,我们也取得了丰厚的成绩,但是还需要努力,以下是我对加强本县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的个人见解。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农田水利高水平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的文件也要求发展集约化高效的现代农业,努力达到“三个高水平”的要求。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把建设高水平的农田水利设施纳入正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新农村村庄改造、产业发展规划来实施,把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好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和推进。针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面广、量大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先急后缓,宁缺毋滥;以块为主,集中建设”的原则分年度安排高水平建设计划,逐年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并经过10年左右时间建设,使我县规划基本农田灌排设施全覆盖、粮经作物可两用,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5,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5%,粮食水分生产率达到1.2kg/m3,旱涝保收田比例达到100%,农田水利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全国领先,率先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

2、加大资金投入,缓解镇级财政压力

按照现行的预算定额标准及相应费率编制工程预算,调整建设资金标准,使得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针对各镇财力情况,实行财政差别扶持政策,对财力较弱的农业镇,采取资金倾斜政策。同时,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养护管理和资金使用,将养护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加强统筹协调、资金整合,提高农村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对于一些遭到人为破坏的设施,建议按照“谁损坏、谁补偿,谁造成破坏、谁负责修复”的原则追加相应赔偿,缓解镇政府财政压力。

3、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

由于早期建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都是采用材质较差的灰土材料,其抗压性能差,施耐久性不够,为此建议:

(1)根据不同类别农田及所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农业镇的基本农田地下渠道,采用双壁缠绕排水管(波纹管);其他各镇的基本农田,采用基础涵管;其他农田地下渠道主要考虑维修和局部翻建,采用无基础地下渠道结构。

(2)电机开关,采用固定式低压开关柜,这不仅可以增强用电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也比刀闸开关更加美观。

(3)倒虹吸可采用波纹管,圆形渡槽采用球墨铸铁管,以增强排灌设施的耐久性。

(4)对于泵房及电机设备,按照建筑物相应防雷要求,设置避雷器等,防止其遭受直击雷。

4、积极开展新型灌区试点,逐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着力研究新型灌区建设发展模式,以水定灌、以需定灌,适度超前发展,建设一批灌溉科学、生产高效、配套齐全,能满足作物轮种需求的新型灌区,积极开展高标准新型灌区建设。重视农作物灌溉制度研究,提倡高效灌溉、提高节水水平,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业丰收。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节水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各镇具体情况,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浇灌、管浇、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块先行试点,如:老港镇东河村现代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灌溉规模为1000亩,其中200亩采用滴灌节水技术;书院现代农田水利专项工程,采用低压管道灌溉。这将会给我县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节水技术推广提供实践经验。

5、加快农水设施信息化管理建设,建立设施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1)建设基于WebGIS的农田排灌设施管理系统

基于WebGIS的农田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分为两个模块: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和排灌设施WebGIS,数据库数据来源于2009年起我县开展的农田排灌设施调查。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包括两个子模块:排灌设施信息管理、排灌设施统计分析。灌区信息管理包括对泵站、渡槽、地下渠道等设施信息的管理,可以对设施信息进行查询、新增、修改、删除、导入、导出;排灌设施统计分析涵盖灌区单类设施数量对比情况、全区单类设施年度变化趋势等八个方面,可以实现对单类设施、各类设施在不同年度、不同区域的汇总、对比分析及趋势预测。排灌设施WebGIS按照不同的设施类型分别设置图层,可以按照类型、镇域、灌区查询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分布统计,制作专题图片。基于WebGIS的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GIS图层管理、分层显示、专题查询、统计分析、报表与图形输出、数据动态编辑及更新,可以实现对排灌设施的属性信息、空间分布情况、年度变化趋势的全面把握,为我县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科学决策,动态、长效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

(2)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对现有的农田水利项目,要及时落实养护主体和养护资金。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养护体制,可以参照农村公路养护体制。首先,明确设施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落实管养资金,将农田水利设施管养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其次,建立设施养护巡查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最后,通过加强养护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养护人员的管理养护能力。

总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也为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农田水利高水平建设,推动我县农村走向“渠通河畅、排灌自如,管理有责、良性运行”的农田水利发展之路,建立我县“配套齐全、灌排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农田水利体系,着力提升除涝、灌排、降渍、水质、管理等综合能力,为我县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永康.浅析如何科学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J].科技资讯,2010(05)

[2]喇平福.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05)

[3]邵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突破[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2)

[4]琚龙昌,赵彦枝.农村水利工作管理新思路探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02)

上一篇: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 下一篇:以课题为导向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