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小企业 促进就业公平

时间:2022-09-28 04:10:44

发展中小企业 促进就业公平

又到一年毕业季。就在很多人认为我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担心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时候,今年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一方面,今年大学毕业生数量达699万,比去年整整多出19万,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许多企业陷入发展困境,这不仅让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也让“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季奔波的无奈感叹。

然而,就在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困境时,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招聘台前却冷冷清清,寥寥几份简历让招聘者颇感无奈。“就业难”、“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当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提供了全社会75%以上的就业岗位,已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因此,积极拓宽中小企业就业岗位,把大学生吸引到中小企业就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用工环境相对较差、待遇较低、“五险一金”屡遭欠缴,导致中小企业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不稳定”、“没发展”、“薪水低”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不选择中小企业的主要理由。学生渴望的是稳定的工作、优厚的待遇、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公务员、事业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是首选,在面对不多的就业选择时,他们首先排除掉的几乎都是中小企业。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缺乏吸引力?中小企业生存面临怎样的环境压力?

订单减少、成本增加只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表面原因,而制度、政策、舆论环境等基础性生态的不断恶化,才是导致中小企业普遍遭遇发展困境的根本原因,社会未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未能善待中小企业。

税负过重现象覆盖几乎所有中小型企业。在实行结构性减税之后,一些中小企业的纳税额不降反升,变成了事实上的“结构性加税”。

法律法规片面强调员工利益也破坏了企业内部“生态平衡”。从表面来看,这是维护劳动者利益,但实际的结果却是绝大多数企业不愿再承担培养新人的义务,以致出现了要求新毕业大学生“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冷笑话”。

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致使他们缺乏生存发展的“血液”。由于资本市场创新和活力不足,企业融资渠道过窄,中小企业融资更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境,不是哪个地方哪个部门造成的,而是多种力量和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法律制度,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共识,中小企业才有可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最难毕业季才会不再成为困扰全社会的问题。

中小企业应尽快改进相对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从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的改革及完善着手,通过建设科学的人才培育体系来提高对高素质大学生的吸引力,缓解“招工难”的尴尬。

政府部门应千方百计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吸纳就业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就业压力面前,“公平”尤为重要。

当前,各地接二连三曝出“量身定制”、“萝卜招聘”、“暗箱操作”和“拼爹游戏”等招聘潜规则的丑闻,严重刺痛了公众关注社会公平公正的神经,这就需要政府出台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只有摒弃学校、性别、户籍、年龄等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和社会环境,才能缓解大学生就业之困。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确保就业机会的“均等”与“公平”。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被提到越来越高的位置。十明确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支持青年创业”、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013年5月1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总理在讲话中指出,扩大就业仅靠大企业、国有单位是有限的,必须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

就业不仅关系现实生存,更关系人格尊严。只有不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中小企业发展及大学生就业的公平环境,才能真正破解“就业难”、“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使“最难就业年”不再重现。

上一篇:基于经济与生态协同的产业系统构建 下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