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时间:2022-09-28 03:21:48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摘要: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创新水平。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教育的时代,正如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将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挑战,造就一代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本领、高管理水平的创新人才,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基于这种形势和要求,作为素质教育核心内容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创新;教育;转变;更新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80-01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诺贝尔奖人才,我国传统观念是灌输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创造力是“灌输”不出来的,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出来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本文介绍了在新课标指导下,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通过加强对创新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的转变,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培养为创新型人才,让他们成为21世纪的真正主人。

一 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一个要求学生“唯书、唯上、唯师”教师,一个对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都视为“不务正业”的教师,一个不鼓励、不提倡 、不允许学生学习教材以外的内容的教师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生物教师首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现代教育,教师要变传统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只有这样的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都能自觉不自觉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等的培养上。

二 在教学中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能自觉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找出落实创新教育的切入点,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创新教育的关系,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三 在教学中创新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就是指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与时展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

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适当变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增减、调整、重组或重新选定。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可以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等。

四 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生物教学除传授学生生物基本知识以外,还必须教给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要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课堂教学方法要有启发性和多样性,注重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给学生思考和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气氛和更多的机会,实行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生物教学中,传统“讲授法”现已受到严峻挑战,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广大生物教师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已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此法在初中生物教学和实验中可广泛采用。其过程是:提出课题作出假设探究结果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的条件;如水、空气、温度等,接着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此外,还可采用“发展问题教学法”和“多角度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极为重要。所谓“发展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后,要求学生对所解出的问题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并编出发展题,师生共同解答。例如,学生解答了种子结构的问题后,可变化为种子萌发的题,解答了种子萌发的问题后,再变化为植株的生长然后再延伸到开花结果。所谓“多角度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启发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同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方法。例如、针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这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矿质营养、遗传以及生态的角度去分析解答。

另外,还可以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启发式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疑难面前积极思维,培养质疑探索精神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

上一篇:宋代经济的发展 下一篇:新课程教学下如何设计课前预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