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初探

时间:2022-09-28 01:48:33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初探

【内容摘要】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受到学生智力方面的影响外,其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对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文章以意志力为例,分析其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培养途径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 意志力 重要作用 培养途径

一、意志力的含义

意志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个目的自觉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主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作为一项人类特有的心理过程,意志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逐步培养起来的。体现在学习活动中,就是一种坚定信心的树立,以及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二、意志力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

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每一个学习者都会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时,是迎难而上还是就此放弃,取决于学习者是否有着坚忍的意志品质。具体来说,从心理角度来看,意志力能够帮助学习者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因为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每一项活动,都是心理作用的结果,心理状态越稳定,学习状态也就越稳定。比如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有着正确、稳定心态的学习者,则会正视这一困难,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此视为是对自己一次有意义的磨炼;相反,那些意志力不坚定的学习者,则有可能选择绕过这个困难或就此放弃。所以说,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一个正确、稳定和健康的学习心态,这无疑是钢琴学习的基础所在。从行为角度来看,意志力直接决定着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和热情。如果意志力较强,那么学习者的一切行为都是自觉主动、充满热情的,自然也会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学习者的意志力较弱,则会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学习质量也就可想而知。由此可以看出,意志力对于钢琴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理应得到每一个教师的充分重视。

三、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途径

(一)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力量源泉,目标不明确,也就不会有行动的热情,只有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才会凭借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克服种种困难,直至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学习目标的制定,应该秉承以下两个原则。首先是因人而异。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水平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教师不能用同一个目标去要求所有学生,而是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为他们制定出真正符合自身条件的目标。比如有的学生处于初学阶段,那么让其在短时间内能够流畅演奏小奏鸣曲就是不现实的,能够演奏好车尔尼599的一些曲目,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所以目标的制定要因人而异。其次是有机结合。这里所说的有机结合,是指大目标和小目标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大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最终方向和标准;另一方面,大目标的实现,又以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比如达到中等演奏水平是大目标,而演奏好一首首练习曲和乐曲则是小目标,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有机融合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时刻用大目标来激励学生,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目标的实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大目标努力。只要学生树立起了这种目标意识,其意志力自然就会得到激发,也自然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意志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完成某一项活动的信任程度。所以自信心越强,意志力也就越强,行动效果也就越好。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是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历。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越多,期望越高,自信心越强。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制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比如定期举办内部的演奏会、擂台赛等,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当下的学习状况有全面的了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收获成功的喜悦。其次是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因为钢琴学习具有技能性特征,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所以师生之间的接触是尤为紧密的,教师的态度也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时,就会产生一种兴奋和激动之情,自信心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而当听到教师的否定和批评时,则会产生一种失落和疑惑之情,很容易丧失自信。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都将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纠错”上,虽然这种纠错是必需的,但是从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角度来说,还是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比如先指出优点和进步,再指出存在的不足,学生则更能够接受。所以教师要用一种欣赏和鼓励的态度来面对每一个学生,学生也会在教师的这种态度感染下,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

(三)消除急躁心理

产生、发展、曲折、反复是每一个活动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对钢琴的学习,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无论学习者具有多高的天赋,都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曲折和困难。在教学实际中也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这节课演奏得很好,下节课就完全变了样;有的学生急于求成,一两次演奏不好就想放弃。这都是一种急躁和缺乏意志力的表现。对此教师要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以谈心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起对钢琴学习的正确认识。可以以一些著名的演奏家为例,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些演奏家的成功经历,从中可以看出,几乎每一个有所作为的演奏家,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不同的困难,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巩固才能迈过这道坎,这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使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的急躁心理就会得到有效缓解,并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前进。当学生获得阶段性的成功后,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对这个过程进行回顾,学生就会对急躁的危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每一次曲折和反复。

(四)树立学习榜样

在钢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曾涌现出了多位演奏大师,他们无疑是钢琴学习者的榜样。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每个学生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最心仪、最崇拜的演奏家,在榜样的带动下,学生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形成坚忍的意志品质,直至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应该对榜样的积极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可以在教学中多介绍一些演奏家的生平、典型事迹等,然后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心中的榜样。比如有的学生崇敬李云迪,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将李云迪作为榜样,自己应该学习他的哪些方面,并如何转化为实际行动等。这种明确是十分必要的,否则这种榜样的树立就是一种盲目崇拜。教师可以以研讨会、征文比赛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除了演奏名家之外,周边的同学也可以成为其榜样,既可以是演奏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可以是进步较快的学生,都是值得其他学生学习的对象,因为这些榜样都是学生周围的人,所以更加真实和直观,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效仿和借鉴。

(五)发挥教师影响

前文中提到,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接触尤为紧密,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中,表现出了坚忍的意志品质,自然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如果教师既没有教学热情,也不在钢琴演奏、理论研究等方面积极探索,那么学生也会受到这种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角色和重要性有充分的重视。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钢琴学习经历和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处理方式、情绪态度等,从而给学生以良好的启示和借鉴;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钢琴教学,主动钻研和探索钢琴教学、演奏和理论研究,在这个钻研和探索的过程中,既能够及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也能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和表率,从无形中加强了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很多研究者和教师纷纷认识到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作用和影响,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培养,使教学效果得到了质的突破。本文所论述的意志力,就是钢琴教学中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既是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希望每一个钢琴教师,都能对此有足够的重视,以此来推动高校钢琴教学朝着更加科学、广阔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玲.钢琴训练对人的意志品质形成的作用[J].现代技能开发,1997(03).

[2]樊禾心.从运动心理规律试论钢琴演奏技术的教学与训练[J].中国音乐,2007(03).

[3]刘宙华.关注被遗忘的角落――浅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J].职业,2010(33).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上一篇:身心合一 舞动时空 下一篇:吉林集安数字高句丽遗址的虚拟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