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弹乐》看二胡艺术发展的创新性传承

时间:2022-10-23 04:41:34

从《弹乐》看二胡艺术发展的创新性传承

【内容摘要】孙文明的二胡创作对二胡艺术的发展以及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通过对其音乐作品的研究,结合《弹乐》的音乐创作及演奏技巧的独创性,强调了二胡艺术的创新性传承的重要性。说明演奏技巧的复杂和创新,与乐曲的内涵和乐器的民族属性是相辅相成的。二胡艺术的传承,必须在坚持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艺术的精华,才能使演奏与创作有生命力。

【关键词】二胡 《弹乐》 孙文明 创新 传承

提到中国二胡艺术,人们就必定会提到两个名字,刘天华和华彦钧。相比之下,对孙文明的研究却少得多。如果说在20世纪上半叶,华彦钧是民间音乐家杰出代表的话,下半叶初当推孙文明。二胡教育家张韶曾评价孙文明:“有着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才能,他的每首乐曲都有独特的风格。”①近年来,随着学院派二胡艺术的不断发展壮大,民间音乐却在二胡艺术的传承中发展薄弱并不断萎缩。②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丢失,也就意味着丢掉了民族音乐的灵魂和根本。

本文以孙文明的二胡曲《弹乐》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孙文明音乐创作中技巧与音乐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论述近现代二胡艺术的发展应重视传统音乐风格的传承关系与开拓创新方面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民间音乐在二胡作品、演奏及传承方面的意义,以期对当下二胡在演奏、教学和音乐创作等方面有所启迪和借鉴。

一、孙文明与《弹乐》

孙文明作为活跃在 20 世纪下半叶的民间二胡演奏家,一共创作了12首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手法的音乐作品,而他的每一首作品都取材于民间。无论是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民歌,还是戏曲滩簧、曲艺评弹、京剧,都为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③

1951年春,孙文明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二胡作品《弹乐》。在该作品中,他大胆、独创性地除去二胡千金,通过改变二胡的形制、调弦和演奏技法,使二胡的音色富有变化,以达到模仿三弦音色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力。这是孙文明对二胡音色的探索过程中的创新之举,同时也是“我国自明代以来,唯一用轸子作千斤来创作二胡曲的人”④。

二、《弹乐》的独特性

《弹乐》又名《弹六》,“是模拟‘江南丝竹’和评弹中三弦、琵琶的音型与音调创作的一首欢快而又抒情的乐曲。”⑤乐曲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切分音的使用,以内弦空弦音“do”为旋律的重音,辅以超八度的大跳音程,极大地增加了演奏的难度。而切分重音的运用,打破了规整的节奏律动,使音乐更具跳动性。

为了使二胡这一拉弦乐器能发出如同苏州评弹伴奏乐器中的三弦拨奏一般干脆的声响效果,孙文明吸取了坠胡和卡戏的演奏手法,大胆去掉了二胡千斤。在演奏上,由于没有了千斤的固定,内外弦之间的弦距变宽,特别是上把位的指距也相应变宽。从演奏技巧来说,音域的变宽以及大跳音程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演奏的换把难度。现如今,随着二胡艺术的不断发展,大跳把成为一种常用的二胡演奏技巧,而在孙文明生活的年代,这种大跳把技法的运用却是非常大胆的。

为了强调节奏重音,孙文明频繁运用了跨小节切分连弓。切分弓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技法的局限,更增加了音乐的律动感,令作品充满情趣。与此同时,为了拓展二胡的表现力,孙文明还发明了弹弓奏法,即利用右手手腕的弹性将弓子急速地向琴弦弹去,而后立即转为虚弓。弓头就如同弹拨乐的弹、挑之音,虚弓部分则像弹、挑之后的余音。这种弓法在《弹乐》的出色运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评弹伴奏乐器的颗粒性效果。这种弓序的变化,体现了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美学规律。

三、《弹乐》与二胡艺术的传承

孙文明的《弹乐》创作,在借鉴江南丝竹与评弹音乐的基础上,吸取坠胡和卡戏的演奏手法,创作出极具音韵新颖的个性作品。孙文明的音乐创新都是建立在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在演奏技法上也体现了民间音乐色彩丰富的特性。无论是无千斤五度定弦,还是跨小节切分连弓以及弹弓的演奏技法,都清晰地反映了孙文明对二胡演奏技法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他对民间音乐精华的把握得心应手,对音乐创作不落俗套的追求,都为二胡艺术的创新性传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20世纪以来,“由于西方音乐文化的大规模涌入,逐渐在专业音乐领域接受了西方音乐的许多观念,从而使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⑥与此同时,由于民间二胡衰微,专业性二胡艺术教育取代了民间二胡的发展之路,使专业化道路成为了二胡艺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将二胡牢牢地植根在民间音乐文化的土壤上,是值得现今二胡学者深思的。一方面,我们要很好地理解二胡音乐语言的特性,并加强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的学习,在掌握传统演奏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出适合二胡自身特色的新技巧。另一方面,我们应大胆迈出“象牙塔”,走向田间地头,多创作属于本民族自己的音乐语言的作品,将音乐创作真正立足于传统,这才是二胡艺术发展的创新之道。

结语

孙文明来自民间,他的二胡音乐根植于民间,汲取民间音乐的精华又不断探索求新,形成了独特的二胡艺术,他的艺术成就对二胡艺术的发展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分析和总结他所取得的艺术成果,给我们的启示是:二胡艺术的创新性传承必须是在继承优秀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新才有其生命力,才能在历史的检验中不被淘汰,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应正确认识优秀民间音乐的价值所在,并认真总结当下二胡艺术发展中的一些不足,取民间二胡艺术之长,补当下二胡教学之短,使二胡艺术在民族音乐的根基上健康发展。

注释:

①张韶.二胡广播教学讲座[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31.

②顾宏瑜.江南民间二胡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价值――以孙文明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0:1.

③戚亚萌.信手拈来皆成曲――谈孙文明二胡艺术的当代意义[J].人民音乐,2010(6):54.

④梁聆聆.如何掌握二胡不用千斤的演奏方法[J].中国音乐,2001(1):72.

⑤门玉彪,田春雨.苦难中的花朵、黑暗中的光明――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与孙文明的艺术比较[J].艺术教育, 2006(5):50.

⑥项阳.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荒漠化”现象的思考[J].中国音乐,1997(1):13.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人文指向 下一篇:中国扬琴演奏移植作品时的竹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