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之下高效语文课堂的和谐构建

时间:2022-09-28 01:42:01

新课改之下高效语文课堂的和谐构建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行解决半数以上的问题,教师多以引导为主。随着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学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习任务的不断加重,学生们各方面的压力也就在无形中奔涌而来。于是,如何让学生在紧张枯燥的高考备战中轻松愉快的学习,获得知识与方法,提高能力和素养,自然就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挑战。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老师务必牢牢把握课堂时间,让课堂变成一个“规范、有序、得法、高效”的多维互动为课堂,而且是一个有益于学生思维创新的活动体系,使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中心。可见,高效课堂的和谐构建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也必须有学生的大力配合,只有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规范得法,师生彼此共融,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科学有效地安排课堂时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则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渠道。课堂只有45分钟,如何合理充分地利用好,让每分钟都有效而且高效,确实是老师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科学有效地规划时间,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功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在一堂课内合理安排讲课内容与各部分之间的时间调配,必须做到既有老师的讲解提问、也有学生的思考回答,更有学生的讨论演练和巩固创新。这样规范有序的时间安排,不仅可以提高讲课质量,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赢得课堂就是赢得高考,赢得高考才可以赢得未来。要想获得课堂高效,“一言堂”式的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的专注时间没有那么久,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全部用来讲课,只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讲课时间的限制并不是让老师少讲,而是要求老师有选择地、有智慧地精讲。老师讲课的时间最好安排在20―30分钟,之前要先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之后检查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一味的只是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所以课前科学的时间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生动有趣的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几乎在每堂课中都会被用到,课程导入是一个“开场白”,对整节课有一个统领的作用,但不宜过长,要短小精悍,起到引发与诱导的作用,一节语文课上有一个精彩的课程导入做开端,就会使整节课锦上添花,甚至妙趣陡增。课程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一篇寓言故事,一个神话传说,一则新闻旧闻,一首音乐作品,一段相声小品,一部影视剧作等等都足以引发学生的浓烈兴趣,但都要与课文的内容相关。比如诗词,李清照的一首词《月满西楼》,课程导入时就可以播放同名歌曲,因为这首词已经被作为歌曲翻唱出来,这样在一首优美的歌声中带领大家进入课堂学习内容,使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课程导入是启动思维的金钥匙,也是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桥梁,希望老师都能做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三、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

在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在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其中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必定会在教学中日益凸显它的魅力。比如面对一段“湖波荡漾,深谷幽涧,泉水叮咚,夏岭秋山,百花齐鸣,白鸟鸣啭,碧江晚霞……”的文字,老师应如何广其义,尽其美,深其涵,行之远呢?如果仅仅是靠用话语来表达,就算老师磨破了嘴皮子也不一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其中的意境。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就那么轻轻的点一下鼠标,画面中场景、图像、音乐、表情、眼神、文字、落英缤纷,流光溢彩的效果随即而出。这种表现的效果不言而喻,对学生的影响自然是刻骨铭心,很快就会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老师也不用煞费周折地做各种解释。多媒体教育技术,不仅仅减少了老师的言说,增加了学生自己的思考,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共鸣。

苏轼有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叶圣陶也说:“故教师之为教……必令学生领悟之源广开。”在高中语文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赋予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自由空间,而面对网络上如此繁杂的知识信息来源,就要求老师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

四、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减轻学习压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稚嫩到成熟的转型期,这一时期他们需要更多的指导教育,以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坚强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高考,这一阶段来自各方面无形的压力充斥着学生的脑海,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会给他们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老师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但是因各种原因许多学生并不愿意跟老师直接交流,有事情也不愿说出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很多的聊天交流平台,网络工具已成为大家交流的最快捷的方式。很多学生都喜欢用这种交流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把自己生活的点滴、心情,在微博上或者微信上记录下来。所以老师要运用好这些平台,可以建立一个语文学习博客,把班级内的学生都加入进来,大家畅所欲言。博客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拿到课堂上来。这样老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学作品,每一篇都跳动着作者的感情脉络,奔腾着作者的感情激流。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感情充沛下的最好表达,动情才能写出好文章。那么如何将作者的这种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表达出来,让学生们得到熏陶和理解呢?老师就要在朗读和说话上带有感彩,同时也要求学生带有感彩地去朗读,培养一种语感,培养一种心境。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尤其是一些特别能打动人的文章,有感情的朗读,更能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情。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情谊,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高效课堂的规范和谐构建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情感沟通的方法,情感沟通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好的桥梁。

(二)在学生生活中注重情感教育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之间没有情感,课内课外都不可能有和谐可言。课堂教学中需要情感沟通,生活中也同样需要情感沟通,拉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距离,才能协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充当学生的良师,在生活中则应做学生的益友,走到学生中去,更多地关注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迎来学生更多的尊敬与爱戴。

作者单位:江西于都二中。

上一篇:这“半张纸”物“超”其用 下一篇:例谈理解性问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