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规划战略构想

时间:2022-09-28 01:34:08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规划战略构想

[摘 要] 多年来,阿坝州众多高品位旅游资源一直处于九寨、黄龙自然世界遗产地的“形象遮蔽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提出是对阿坝州所有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应“区域大旅游”、“区域大管理”的理念提出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本文在分析评价“大九寨”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九寨”开发规划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大九寨 国际旅游

一、“大九寨”的范围

四川省将阿坝州的九寨沟县、松潘县、若尔盖县、红原县、黑水县规划为“大九寨”国际旅游核心区,范围共32256km2。以成都、德阳、绵阳、广元、汶川、茂县、理县、小金作为“大九寨”辐射区的区域构架。其中九寨和黄龙是“大九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成立“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意义

九寨沟、黄龙两处世界遗产地旺季时人满为患,旅游产品单一已成不争的事实,多年来阿坝州其他众多高品位旅游资源一直处于自然世界遗产地的“形象屏蔽区”。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是对阿坝州所有旅游资源的整合,把除“九寨-黄龙”的其他高等级旅游景观推向世界,实现大区域、大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九寨沟、黄龙旅游区的产品档次和服务管理水平;是为了大力整治周边环境,完善重要景区和支撑中心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是为了全面促进阿坝州区域经济的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集中体现在奇山异水,熊猫之乡,羌、藏风情及藏传佛教文化,草原风光和红军长征遗址等五个方面。“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具有高品位、容量大、多样性、原始性和垄断性的特点;是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地和生态保护区最多、最集中的自然生态旅游区;是世界自然生态旅游的最佳目的地;是了解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民族走廊;是世界了解中国大熊猫及其相关自然生态环境的最佳窗口;是了解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以及了解现代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最理想地区。主要的旅游资源见下表。

四、“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旅游开发战略构想

1.全球化发展战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是对阿坝州、四川省、西部,乃至中国、世界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和策划,是应“区域大旅游”、“区域大管理”的理念提出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最终将其建设成集九寨沟-黄龙奇山异水、国宝大熊猫、羌藏风情于一体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目的地,倾力打造“世界主流风光目的地”和“中国标志性景区目的地”国际化品牌。

2.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新成立的“大九寨国际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对景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促销以及对人力资源的统一使用与整合。以国际旅游最新理念为指导思想,利用现代资本运作方式,用活、用足、用好旅游发展资金政策,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3.开发多功能旅游产品组合系列。“大九寨”将由过去单一的纯观光型向会议、观光、休闲度假、运动探险等综合功能型旅游产品转变,深度挖掘旅游产品内涵,提高产品档次,建成国际会议、休闲、商务、度假中心。近期着重推出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奇山异水游,卧龙、四姑娘山熊猫故乡自然生态观光游,羌族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游和川西北大草原与藏族民俗风情游。

4.协同整合营销理念,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协同整合营销理念”是旅游市场营销创新,是政府引导、协调一定旅游活动空间旅游业发展的一种体制、政策与观念上的创新。从构建“完整的旅游活动空间”这一角度出发来建立“大九寨”协作区合作体制,对外以一个声音、一个品牌集群、一个旅游产业板块说话,实现形象认知度、美誉度的整体提升。

5.整体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布局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先易后难,分期建设。重点打造两个主导精品景区――九寨沟、黄龙;打造三条旅游主环线:(1)川主寺-黄龙-九寨沟-神仙池-巴西-热尔大草原-黄河九曲第一湾-瓦切-黑水-松潘县城-川主寺(内环线);(2)成都-茂县-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内环线-平武-绵阳-成都(东环线);(3)成都-茂县-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内环线-红原-汶川-成都(南环线);打通四个快速通道:大九寨-成都,大九寨-绵阳,大九寨-甘肃,大九寨-青海;建设五个重要旅游城镇:九寨沟漳扎镇,九寨沟县城、若尔盖唐克乡,若尔盖县城,红原县城;建设六个优先开发旅游景区:甘海子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旅游景区,神仙池自然生态旅游景区,牟尼沟自然生态旅游景区,红军长征纪念碑园旅游景区,九曲黄河第一湾旅游景区,日干乔红军文化第一景区。

6.保护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尽快实施大九寨生态保护规划,控制每个旅游景区合理的环境容量,建立健全旅游资源管理监测预警系统;第二,主要旅游通道、景区结合退耕环林、环草工程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第三,加强对文物古迹和社会旅游资源的保护,贯彻执行“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

参考文献:

[1]张 梦: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2):37~40

[2]刘连根:对营造大西南旅游协作区的构想――兼论协同整合理论在旅游协作区构建中的运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3,23(1):34~3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下一篇: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