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时间:2022-09-28 01:09:08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必须的,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我们在培养学生具备信息素养外,还肩负着德育教学的重任。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中学生心里特征和知识水平,将德育教学有机的融入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机房”抓起

由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到机房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多,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上机学习的机会,从“机房”的常规管理抓起,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公物、遵守纪律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和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

教学中,学生上机活动中的随意性相对较大,学生乱扔垃圾或离开机房时不注意收起键盘和凳子,下课站起来就走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保持机房整洁一直是一个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意识地利用一些常规管理的机会,用事实来教育学生。例如,某次上课,发现汤某同学座位下有一只装满零食包装袋的塑料袋,就抓住这个机会,主动拾起这只塑料袋,并幽默的说:“飘满垃圾的机房与我们制作的美丽的flas课件是不是有点不相称呢?”这时,多数同学会立即环视自己座位周围,部分同学因随意仍垃圾而感到不好意思,甚至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时再抓住机会并进一步启发:我们应该在每次下课时帮助老师把你们没有放到位的键盘和凳子放到位,保证离开机房后一片干净整齐的面貌。几次教育之后,收拾键盘和凳子的同学多了,带零食到机房从而乱仍垃圾的同学少了,既时偶尔真的忘记收拾,经老师提示,也会乐意的留下打扫卫生,收拾机房,用行动来改正错误。德育教育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

对学生来说,老师本身就是他们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教师在课堂教学指导过程中,随时应有具有良好的习惯。比如说,应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如何开关机,自觉遵守微机室的相关规定和制度等。上机结束后,部分学生会选择直接按开机键来关闭计算机,这时,老师要做出善意的提醒,使学生知道,这样的操作方法会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能会造成计算机内的某些数据丢失。因此,首先要重点强调下windows关机步骤:通过“开始”按钮先关闭windows,待显示器变成黑屏时,再按显示器开/关机按钮,最后再关闭所有电源,摆好键盘和凳子方可离开。这时候教师自己动手关闭计算机给学生做出榜样,这样的行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几次下来,多数学生会有意识地查看自己或邻桌的电脑是否关闭,如果没有关闭,他们会主动帮助关掉,达到了我们所预想的效果。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网络”抓起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上网查找资料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当中越来越普遍。但因特网是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超大型时空信息世界,具有其特殊性,具有“双刃剑”的性质。各种信息鱼目混杂,泥沙俱下,一些不法商贩将很多不良信息加载于网络,从而导致一些垃圾和不健康的网络泛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呢?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老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计算机使用的规章制度,上网查阅资料时选择适合我们学生的看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备好课,常准备一些学生喜欢的图片、播放一些健康的光盘,让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鉴别能力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最终达到能够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的信息。

首先,在进行网络教学时,要求学生学习并讨论《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引导他们文明上网,拒绝进入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网站,培养他们高雅的情操。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在网上聊天时经常使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和有说粗口的现象,教师应当首先尽量保持客观态度,通过展示一些有关不遵守网络文明公约而酿成惨剧的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从而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其次,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普遍使用,但部分同学没有意识到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的危害,老师在进行计算机病毒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介绍病毒巨大的破坏性,教育学生不得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更不能制造计算机病毒,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教师甚至可以对网络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有意识地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补充进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团队”抓起

目前多数学校的计算机房有限,而有些班级的学生人数超过了机房计算机的台数,所以只能安排有些同学跟其他同学共用一台计算机来完成学习。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这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如何通过安排座位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和训练他们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安排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起来考虑再进行编排,让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同学帮助能力弱的同学;让性格比较开朗的同学带动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让他们慢慢学会沟通,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善于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们感觉到团体合作的优势,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消除个别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让他们一起克服困难,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思想教育无处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不能挂在嘴边说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德育教育,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智育、德育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颖.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3)

[2]李爱娟.中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6,(36).

[3]张林.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刍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1).

上一篇: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析PCB设置接地回路导通孔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