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小学体育的效率课堂

时间:2022-09-27 11:42:06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体育的效率课堂

结合教学实际,运用理论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认识入手,在活动中不断历练学生的意志,重点分析了多种具体措施以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效率。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思想教育学生意志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学生的自信,同时还能健全学生的性格,在学习之余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课程体系中,体育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努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当好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顽强的意志,为祖国培育出健健康康的智能型人才。一、小学体育有效教学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我们知道,体育课要上好,学生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坚持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离不开教育,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利用一切条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看关于国家体育健儿不怕困难、艰苦努力、为国争光的节目,使学生通过生动的讲述和观看精彩的节目受到思想的启迪,激发起爱国的热情和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鼓励学生向运动健儿学习,不怕困难,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表现,做出成绩。另外,体育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荣誉感的教育。在体育课中,许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他们不敢跳山羊,不敢跳木马,不敢跳高、跳远,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单纯鼓励学生效果不是很突出,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比如,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为难情绪在集体荣誉面前,在教师学生的鼓励面前,消形遁迹,如果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战胜自己一次,他们就会在不断地学习中增强自信,在困难面前挑战自己,进而战胜自己,取得学习生活中的巨大进步。最后,体育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体育课中,一些学生会觉得进行体育活动有失风度,他们不愿意参与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体育教师要不断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体育项目在塑身、塑形、强身健体方面的特殊作用,体育课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是学生必须学好的课程。另外,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课是危险的,他们怕高怕险,教师要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克服为难情绪,告诉学生体育课只要按教师的要求,按步骤进行,就没有任何危险,体育课是对学生发展有利的,进而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积极配合、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内在动力。二、教师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体育课在操场上进行,学生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差,有一点“风吹草动”,注意力就会马上转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喜欢节奏感强的练习,如在队列教学中可以用口哨、掌声等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练习起来注意力更易集中。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一高兴起来就得意忘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连蹦带跳,甚至还有的在地上打滚、你追我赶等现象。这时,教师就要用在游戏中,学生最想扮演重要的人物,如在“老鹰捉小鸡”中想做老鹰,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调配,适当安排好角色的替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1.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尽量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教学。如采用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形式。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跑时队形可以花样新颖。如采用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等方法,这样学生会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练习。2.教学主题要多角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和动画片,针对这一点进行情景教学,课前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再渗透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使某些单调的学习内容变得有声有色。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电影、某些大家崇拜的体育明星或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来进行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心灵中萌发出了长大后要成为一位出色的体育明星的欲望。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机会,给学生一些鼓励,如“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刻苦锻炼,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的”之类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会马上提高的,对我们的课堂有效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3.教师言行要有魅力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判断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这样我们离“高效课堂”就会越走越近了。4.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新的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广大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把体育教学工作抓实,创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马玉芬.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1,(11).

[2]高春良.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J].考试周刊,2011,(58).

上一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下一篇:浅谈小记者活动中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