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会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9-27 11:33:56

高职财会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它是一门融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动态应用型课程。本文站在企业对财会专业学生税法知识能力的需求的高度,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重点从课程和内容的重新设计与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两方面进行税法课程教学探讨。

【关键词】税法课程 内容 方法和手段 评价体系 改革

【基金项目】隶属课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2年度重点课题。课题名称: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试验研究。课题编号:ZJJX11JZ00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30-02

税法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由于法条抽象、内容多、变化快、灵活性大、专业性强等特点,一直以来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一门课程。而企业对学生税法知识能力的需求是:能根据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正确判断企业要缴纳哪些税种、能准确计算出企业应纳的各税款的具体金额并进行纳税申报、以及能处理其他涉税事宜等。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高职财会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和内容的重新设计与安排

翻开企业对税务岗位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高职税法课程的设计应以培养能在中小企业办理各种涉税业务处理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涉税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课程和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不能照搬大学的模式,应有自身的特色。

(一)依据工作对象重建教学内容并序化

针对中小企业一个会计周期内的涉税业务进行分析归类,以项目的形式重新构建以下顺序的四大教学内容:项目一纳税实务基础、项目二流转税类纳税实务、项目三所得税类纳税实务、项目四其他税类纳税实务、项目五纳税实务综合实训。

其中,项目一主要涉及税法基本理论、税务登记与发票管理、纳税申报与法律责任、税款征收与税务检查等内容。项目二流转税类纳税实务,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项目三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大税种。项目四涉及到的税种很杂、但不可缺,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在安排顺序上做了这样的考虑:①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放在最前,因为它们与流转税紧密相关,可以藉此复习先前的税种;②车辆购置税是在购置环节一次性缴纳的,而以后每年要缴纳车船税,所以放在一前一后衔接;③印花税、契税、房产税三个税种的顺序是基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以购置房产为例,会涉及到印花税、契税,以后每年要缴纳房产税;④放在最后的两个税种,只是涉及到一些特殊的企业,所以放在最后。项目二至四,主要是根据企业真实涉税业务分税种的学习,循序渐进。项目五在此基础上,按典型企业(如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经销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设计全真涉税业务,让学生根据业务独立完成从判断应纳的税种并正确计算到期末编制涉税报表并网上模拟申报的整过程,教师负责引导。

(二)基于培养技能设计教学项目

项目由每个任务构成,每个任务按照“任务引入――任务安排――任务分解――任务拓展――任务检测――成果展示”的顺序来安排。整个课程设计,以项目为线索、以任务为核心,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

以增值税纳税实务这个任务为例:①首先精心设计一个一般纳税人的涉税业务的案例,即“任务引入”;②其次,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任务安排”,按顺序罗列要完成的任务,明确具体。学生此时会想:要完成这些任务,先得有“料”;要有“料”,定要好好学……,变被动为主动,一步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③在“任务分解”部分,根据安排的任务,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分成若干“子任务”。 通过一个个“子任务”后,学生基本就能完成安排的任务了。此时,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时,又有点意犹未尽。④趁热打铁,进入“任务拓展”,延伸相关知识及技能并让学生继续操作。⑤技能强化,再精心选择一两个案例,进入“任务检测”,让学生独立完成。⑥最后,对任务形成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点拨与评价。

在整个任务的设计及教学中,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遵循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重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课程特点与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介绍其中的一些做法跟大家分享。

(一)精心设计案例,案例连结任务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是连结任务的载体。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是在案例中进行。以消费税为例,引入下面案例:

丹琪日化有限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营香水、洗发水的生产销售(两种产品分别核算)。纳税识别号:4406839

07684568,2012年12月发生业务:①销售香水、洗发水给甲批发商(一般纳税人),开具专用发票上的价款分别为800万元、600万元;销售香水、洗发水给乙商场,开具专用发票上的价款分别为500万元、300万元。②零售香水、洗发水分别取得款项300万元、200万元。③丙经销商订购由2瓶香水(单价25元)、1瓶洗发水(单价25元)、及塑料包装盒(单价5元)组成的成套消费品10万套,上述价格均不含税。④将一批成本为300万元的香水精委托丁加工厂加工成香水,加工厂收取的加工费及辅料费不含税价30万元。收回后将20%直接销售取得不含税价300万元;80%继续加工成熏苔香水销售,取得不含税价900万元。⑤将自产的成本价为15元/瓶的香水共2000瓶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同时将成本为100万元的香水投入车间继续加工洗发水。(成本利润率5%)根据案例,完成以下任务:

(1)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5个企业,哪些需要缴纳消费税?

(2)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2种产品,哪些需要缴纳消费税?

(3)依据业务顺序,分别指出业务①―⑤分别属于何种销售业务?并分别计算出应纳消费税税额。

(4)根据业务,填制本月的《消费税纳税申报表》。

(5)完成消费税的模拟网上申报。

(6)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5个企业,是否都要缴纳增值税?如果要缴纳,请计算出应纳增值税;并作出丹琪公司的账务处理。

(7)根据业务③,你能提出方案让企业合法少交税吗?

从该案例的设计可以看出,它几乎连结了消费税这个任务的所有内容: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税目与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包括自产销售、自产自用、委托加工等基本业务,同时还涉及到含税价的换算)、税款的申报与缴纳。同时,还涉及到任务拓展,见任务(6)、任务(7),涉及到增值税的判断与计算、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纳税筹划等。通过案例,变抽象为形象、变文字为数字,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研究性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案例任务的处理中,顺利自然地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迁移。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时应结合税法课程特点,并兼顾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认知特点,语言应通俗易懂,从典型案例入手,向学生演示案例分析的步骤及方法,目的不是讲授知识,而是讲授方法,使学生触类旁通,从中受到启发。

(二)注重对比与归纳,训练思维与增强条理

税法教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采用对比归纳教学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得出的部分知识点的对比与归纳。见表1:

表1 增值税、消费税与营业税纳税环节对比归纳

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比归纳,一方面,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更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其应用知识的逻辑条理性。在应用对比归纳方法时,既可采用按章、节实行纵向归纳,将同一个问题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系统化;也可以采用跨章节实行横向归纳,将同一类问题或者不同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它们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归纳。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改变与创新,税法课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不见了;课下的学习也从盲目性转向有目的性;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了,动手意识和实操能力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学生渴望与同学、老师交流与探讨的劲头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学习效果大大增强。当然,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作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在税法课程的教学中,要根据专业、课程及学生特点,遵循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紧跟时代变化,积极探索,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郑剑虹,高职会计专业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2012.11

[2]张艳彦,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研究,2009.10

[3]洪燕平,新税制下财会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的思考,2009.10

上一篇: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下一篇:梓潼文昌祖庭木版年画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