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巧用灵动教材

时间:2022-09-27 10:42:37

多元巧用灵动教材

摘 要:旨在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教材;留白;多元整合;螺旋呈现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要依据,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儿童个性、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因此,与典型学科课程的教科书明显不同的是,教材为教师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和班级的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教科书的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使它不再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而是成为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教师也要创造性地开发适合学情的课程内容。

一、巧用留白,有效补白

在品德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彩页和插图外,几乎一半是文字,一半是空白,这些空白,也就是教材中所谓的“留白”。这些留白,有着许多意犹未尽之处,教师要善于开发教材中的留白空间,进行有效的补白。

1.探究性留白

如《雷雨来了》中,画面中出现一个馒头上有一只苍蝇在叮咬,下方有三处留白。让学生想想看书中的三处留白是要我们干什么呢?这种探究性留白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思考带到课堂上来,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共同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2.评价性留白

品德与生活课本里有许多自评性留白和他评性留白。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在评价中形成比较完善、全面的人格。后者意在让学生面对来自不同对象的评价和考验中,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如“按时上学”的七彩花,花瓣上的事做到了就涂色。你还做到了哪些,说给大家听听,并在空白的花瓣上画一画、写一写、涂一涂。学生各自在空白的花瓣上画画、写写、涂涂,然后上台交流,这就是一个学生“自我评价性的留白”。另外,在《小学生活开始啦》一课中给我们呈现了两处留白,它们属于“他评性留白”,教师可以在体验活动完成之后再组织进行他评、互评,让孩子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3.延伸性留白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程的追求。教材中,编者留出了一定量的延伸性留白,这些留白是对课程延伸理念的直接体现,旨在将道德教育的内容落实到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行动中去。

如《关心老人》中,有这样两处留白:“别忘了对社会上的老人也要尊敬!”“王奶奶,早上好!”在以上两个提示后,图的下方有两处留白。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对待身边的老人都要尊敬,要主动关心。留白是对“关心老人”这一主题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学生的整个生活。

二、巧妙重组,多元整合

品德教材只是编者提供的一个范例,有很多的事例x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品德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增删、重组、整合就成为每一个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如《过新年》和《送给新年的礼物》这两课就进行了多元整合和教材重组的尝试,两个老师执教同一个班级,将“过新年”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由第一个老师执教关于新年的风俗民情,提出了新年民俗的“七个一”,引导学生从感性层面了解新年。而第二个老师则侧重于展示学生对过年礼物的理解,因为是本班学生,老师正好利用元旦来临,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期成长,同时请每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提出新年的期望,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和拓展。学生在课堂中除了表达出自己的成长进步,将进步作为送给新年的礼物,同时感受到父母的真心,对将来成长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三、目标定位,螺旋呈现

在备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在40分钟内让认知、情感和技能得到三维统一,但是我们还要考虑在目标定位上是否有螺旋上升的空间,教学目标如何用一个个主活动达成,甚至是反复用同一个体验活动呈现几次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我来试试看》一课,围绕拼拼图设计了三次活动。第一次是两个平时熟悉拼图的学生进行PK,在活动中提炼出“要大胆”的目标。第二次增加难度,由学生跟老师PK,这个时候老师的关注点就在不敢举手的学生身上了,这一环节其实是为了验证“要大胆”这一目标。三用拼图则是“有方法”这一目标的呈现。学生在合作中提炼了很多的方法,也总结出自己失败的方法,尝试的过程无非就是成功或失败,善于在成功或失败后进行反思,也是一种方法的体现,更能培养学生从小思辨的能力。

教材用得巧妙,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赋予教材新的元素和内涵,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得经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升。教材和学生作为品德教学的两个关注点,多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的道德形成发展得更自然、更真实。

参考文献:

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09.

上一篇:浅析生活化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途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