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几种病虫害发病特征及综合防治

时间:2022-09-27 10:32:03

玉米几种病虫害发病特征及综合防治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由于近年区域相连,病害一旦发生就呈规模化发展的态势,且玉米又是病害较多的作物,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确保高产稳产。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地老虎;细胸金针虫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27-1

1 玉米粗缩病

发病症状:此病的典型特征是节间缩短,整个植株表现矮化粗缩,幼根和茎部的维管束肿大,呈现粗糙不平,根系弱、变色,须根少。早期感病的植株生长停滞,早枯。中期受害植株顶叶丛生、矮缩、穗不易抽出或籽粒细。后期感病植株矮缩不明显。叶脉间常产生1至多条连续或断续的,由尖部向基部发展的浅黄色条纹,病叶色淡,或在新叶背面叶脉上产生微小的瘤状条粒。

发生规律:此病毒由灰飞虱传播侵染,15~20天出现症状。以小麦、燕麦、蟋蟀草、稗等禾本科植物为转入寄主。越冬虫初春从带毒寄主上迁入小麦田为害,4月底、5月初又从麦田迁入玉米田吸食传播。9月玉米收割后,又以老若虫态转入田间杂草或感病寄主上越冬。

防治措施:合理种植抗病品种;用药剂控制飞虱进入田间的虫量。用种子重量0.1%的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浸种,防苗期蚜虫、飞虱等。中后期喷洒0.5%乐果粉剂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喷洒40%的加保扶水悬剂8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赛波凯乳油2500倍液、2.5%保得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抗福多浓可溶剂3000~4000倍液。

2 地老虎

为害特点:均以幼虫从地面咬断幼苗的茎部,使植株死亡,主茎硬化后还可爬到上部危害生长点。

发生规律:自北向南年发生2~4代,于春秋两季为害,春季为害重于秋季。该害虫3龄后进入严重为害期,白天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活动,具有较强的趋光性,6月上中旬为主要危害期。

防治方法:预测预报:在春季4~5月采用黑光灯或蜜糖液诱蛾器测报。每天每台诱蛾达5~10头时,则表示进入盛发期,由此往后推20~25天即为2~3龄幼虫发生盛期,诱蛾器如连续2天在30头以上,将预示大发生,应提早采取措施,做好防治准备工作。幼虫的测报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如定苗前每平方米有0.5~1头时,即应抓紧防治;诱杀防治: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的调配方法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2.5%溴氰菊酯1份调匀即可;诱杀幼虫可使用毒饵,毒饵的制作方法有2种,一种是把麦麸炒香,每亩4~5公斤,与2.5%溴氰菊酯的30倍水溶液150毫升拌匀即可,另一种是用苜蓿、青菜叶等切碎后拌以2.5%溴氰菊酯加水溶液即可,制作好的毒饵于傍晚顺行撒于地面,可收到良好效果;药剂防治:根据地老虎幼虫在1~3龄期抗药性差和暴露在地面上的特点,可采用药剂防治,也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可喷洒40%毒死蜱乳油每亩90~120克对水50~60公斤、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3000倍液、20%菊马乳油3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00倍液。

3 玉米螟防治

为害特点:玉米螟是钻蛀性害虫,在玉米的心叶期,自卵块孵出后的初龄幼虫爬入叶心,啃食叶片上表皮和叶肉,造成“花叶”。叶片呈“横”的排孔。抽雄后,该害虫又转移为害雄穗、雌穗、茎秆,造成掉穗、断秆等。

发生规律: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作物和野生植物茎秆或穗轴内越冬,第二年5月开始化蛹,6月成虫羽化,羽化后的成虫白天隐藏在作物及杂草间,傍晚飞行,有趋光性,常产卵于叶脉两侧或茎秆上。

防治方法:作好玉米螟的预测预报;处理玉米越冬秸秆。在4月前处理地里玉米等秸秆、根茎及穗轴烧毁,消灭越冬虫源。化蛹前寄主秸秆处理完;根据趋光性,灯光诱杀;生物防治。人工繁殖天敌,常用赤眼蜂、白僵菌等。采用赤眼蜂防治,每公顷第一次放蜂9万头,第二次放蜂13.5万头。用颗粒剂防治,包括硫磷颗粒剂、白僵菌颗粒剂两种,一般为每株玉米2克,每公顷约60公斤,投入玉米心叶中;药剂防治。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初期喷2.5%溴氰菊酯乳油300ml/公或氯氰菊酸450~600毫升/公顷,或2.5%功夫乳油150~225毫升/公顷,或20%速灭杀丁乳油375毫升/公顷。大喇叭口期喷25%灭幼脲3号胶悬剂600~800毫升/公顷,5%来福灵225~300毫升叶面喷雾。

4 细胸金针虫

形态特征:成虫(叩头虫):体长8~9毫米,宽2.5毫米,暗褐色,密被灰色短毛,并有光泽。前胸背板略带圆形,前后宽度大体相同,长略大于宽;鞘翅长约等于头胸部的二倍,生有许多点刻和小沟。卵:乳白色,椭圆形,直径0.5~1.0毫米。幼虫:体细长,老熟时长约23毫米,圆筒形,表皮坚硬,淡黄色,有光泽。尾节呈圆锥形,背面近前缘两侧各有一褐色圆斑。蛹:长8~9毫米,乳白色,裸蛹,近纺锤形。

生活习性:约三年完成一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越冬幼虫早春刚解冻便上升为害,一般4月即出现,以土壤温度8℃~10℃时为害最盛,有越夏的习性,秋季温度下降时又上升至表土层为害,第二年春继续为害。7~8月在7~10厘米的土层里作土室化蛹,蛹期10~20天。羽化为成虫后,在土壤中越冬。第三年6月成虫开始出现,6月下旬~7月上旬成虫产卵,经15~18天孵化为幼虫为害。成虫昼伏夜出,喜欢潮湿,多发生在低洼地和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

防治方法:可以采用诱杀防治和药剂防治等方法,具体操作可参考本文地老虎防治方法。

作者简介:张恒,男,中专学历,九台市苇子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下一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创新畜牧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