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科研单位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27 09:35:41

作业成本法在科研单位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科研单位是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重要事业单位,对于建设科学技术强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的科研机构长期以来依靠国家财政支持,与市场经济想脱离,造成成本产出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本文针对科研单位作为高科技生产部门的特点,提出了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的策略。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科研单位 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中心”划分企业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法,和传统的单一核算方法相比,该方法是适用于高新技术、复杂生产过程和密集管理的企业。科研单位依靠信息管理和高技术设备来进行高强度、高精度的研发过程。这就大大地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劳动密度,科研生产工作的复杂性的大大提高,由此也使成本核算日益精细化和准确化,这使得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在科研单位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是由于生产成本高度复杂化、精细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这一背景之下,科研单位的生产成本核算日益复杂化,特别是由于科研单位的成本主要集中在高科技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知识成本领域,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事实上是扭曲了成本信息,因此,作业成本法在此情况下就应运而生了。

我国企业大多采用以制造成本法为基础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即认为产品成本的发生集中在生产环节,且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通过计算统一的费用分配率来进行费用的细化,而非生产环节产生的费用则以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的形式来进行处理。这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基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但是对于像科研单位这样的高新技术机构来说,其信息成本、智力成本、质量成本、服务成本等无形成本较高,这样就造成了不适应传统核算方法。

(二)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将各种资源消耗和成本消耗纳入到总成本当中,研究作业当中的资源消耗情况,计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并且分析这些成本研发的动因,然后在分摊基础之后,从而实现计算其总成本的目的。

(三)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具体的成本消耗包括各种资源消耗和成本消耗:具体又可以归纳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计入成本对象;间接费用则是在分为可追溯成本和不可追溯的成本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和作业动因进行归纳。

二、某研究所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本文选自了某研究所为对象,通过对于研究所问题的分析,发现该研究所的成本核算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成本控制过于粗放

目前该研究所在成本控制的方面过于粗放,更多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现行的成本控制条例缺乏细化的操作和规定,特别精细化的成本管理过少,导致成本控制过于粗放。

(二)会计核算系统不能够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

当前该研究所的会计核算系统还仅仅出于成本归集的阶段,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单一,不能正确提供生产经营和科研过程的信息,也不能正确反应产品研发和作业的各个过程,对于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归纳不准确,成本管理一般都是以财务信息的方式表现,特别是对于知识、技术、人力资源和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信息都没有计入到会计核算系统,这导致会计成本严重失真。

(三)成本分摊过于简单

目前该研究所以项目为基本单位采用简单的成本分摊办法,这种核算方法导致了成本核算不符合产品研发的各个作业环节,没有考虑到多部门合作下的成本控制现实,特别是没有将大量的间接成本和费用计入进来,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内部交易关联价格。

(四)成本信息扭曲严重

研究所作为科研事业单位,往往和市场实际想脱离,由于成本缺乏科学管理,从而导致了成本信息扭曲严重,产品定价也不真实,这样更给产品的出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由于缺乏监督和管理导致了科研所研究经费惊人的浪费,根据不完全的统计,该研究所每一年浪费的科研经费之高,令人瞠目结舌,这是体制内的巨大浪费。

三、作业成本法在该研究所会计核算当中的应用对策

(一)建立起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要培养专业人才,成立作业成本法专职部门,定岗定责。不同部门各自设立作业中心,同时建立责任会计系统和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完善作业成本核算的组织体系。

每个作业中心必须要配备核算员,负责庞大的统计核算工作,这样能够提高成本会计核算的效率。

严格落实工作指令制度,将作业过程分解, 每项作业都必须纳入到工作指令当中,并且建立起动态的数据库进行存储。

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强化考核,明确奖惩措施,建立起全员成本意识,实现严格成本控制,从根本上打击浪费。

(二)建立过程

首先是将研究所作为一个资源库,进行资源归集,确保所有的资源耗费信息能够被找到。

其次是作业中心的划分和成本动因的确定,目前将该研究所的作业中心划分为:行政官僚部门,技术研发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工艺设计部门,加工部门,调试部门,检验部门和网络管理部门,根据这些不同的部门来确定各自的成本动因。

第三是将各个直接成本进行项目归集,包括设备经费,材料费,生产加工费用,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占用费以及各个直接产生的费用等等。

然后根据资源消耗建立作业成本库,之后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库再分配所属的各个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数,然后将每项作业的成本分到各个产品,最终计算产品作业的总成本。

参考文献:

[1]颜敏,王秀芬.成本会计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韩耀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成本研究[J].华东经济研究,2008

上一篇: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 下一篇:区县级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推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