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维护

时间:2022-09-27 08:29:50

农村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维护

摘要:农村地区的教师既要面临职业本身的压力,又要面临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环境、职业发展缺少支持等困惑,更易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本文对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自我维护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41-02

近年来研究发现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其他职业人群,有一半左右的中学教师存在着心理问题,其中部分教师的问题还相当严重。目前对于农村及贫困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少,这些研究更多集中在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较少关注农村。而在我国,农村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素质相对落后,其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关注。作为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的一个子课题,本研究主要是揭示教师这一职业群体多种职业问题的发生率,探讨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如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等,研究影响教师心理问题的因素,并开始重视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农村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本课题组成员采用《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在本地区农村高中随机抽查了150名教师。该问卷由30个题目组成,前29题为按照等级自评,量表采用5级计分制,即0~4分,得分愈高,说明某一方面的特性愈明显。结果表明:

1.有24.3%的被调查教师压力非常大,有42.5%的被调查教师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66.8%。说明绝大部分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感觉没有什么压力的只有3.7%的教师。

2.43.4%的教师经常失眠,19.1%的教师有比较严重的消化不良或者食欲不振现象,16.2%的教师经常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头晕现象。

3.有57.8%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有62.7%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地感到非常紧张、担忧。

二、农村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农村中学教学环境、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比城区教师要差得多。农村教师由于受到学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限制,工资普遍较低,甚至一些地方中学教师的合法权益仍得不到保障。加上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普遍较差,不但缺少相关的资料,更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信息比较闭塞,使得教师要想在业务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比较困难,要想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就更困难了。

2.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考核过细,教师工作量大。农村高中教师由于常年身处在贫穷落后,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物质和文化生活艰苦而贫乏的偏远地区,面对社会和职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自身水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有着比一般教师更多更大的心理压力。

3.教师方面。付出与回报的反差造成心理矛盾。在农村基层中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付出劳动很多,但由于文凭、职称、收入等实际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使一些教师感到困惑。虽然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城乡教师间差距还挺大。这种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回报的矛盾,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冲突。

三、农村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措施

1.寻求社会支持,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合情合理。①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倾斜政策,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政府部门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农村中学教师配套体系,吸引、稳定和提高农村地区师资来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教师进修、学习、深造、提高创造条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提供保障,从而吸引更多的合格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使农村地区教育得到良性发展。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合情合理。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艰巨性,不应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全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是家长、社会和学校三者共同承担的重任。社会各界、学校和家长等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切合实际,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而教师自身也必须自觉地控制和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正确对待学生和家长对自己提出的过高要求。

2.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①改进学校的管理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根据教师的不同起点和工作表现,确定教师个体发展需求,制定教师个体发展目标,为教师提供日后培训或进修等自我发展机会。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②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干预配套体系。根据农村教师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探讨科学有效的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干预方案,通过心理训练、心理讲座、心理专业培训和学习等,建立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干预体系,并健全配套措施,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咨询,为教师解决特殊心理问题。邀请心理卫生专家、学者来校给教师讲课,让教师们掌握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提高缓解心理压力与承受挫折的能力。

3.教师应正确认识并调控职业压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①教师要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教师要想靠在校十几年的学习就应付一辈子的教学,是万万不能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寻求发展,开阔视野,使自己站在较高的角度看问题,以平和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通过学习和实践等方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动驾驭和调节好自己的心态。②教师要摆正心态,勤于自我调节。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转嫁给学生,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的宣泄,就容易使人出现心理疾病。因此,作为教师要摆正心态,学会自我调节。

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只有通过社会各方的不懈的努力,我们才会拥有一支具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情操高尚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韦耀阳,熊猛.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4):268-270.

[2]万翼.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分析及调适[J].教育管理,2005,(8):21-22.

[3]董文军.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2,(3):52-54.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G12250)。

作者简介:许晶莹(1985-),女,合肥庐江人,中学一级,硕士。

上一篇: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畜牧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