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英美饮食习俗及习语以提高英语教学趣味性

时间:2022-09-27 08:20:16

导入英美饮食习俗及习语以提高英语教学趣味性

【摘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具备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又要想方设法以某种方式让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这是需要教师要花心思、下功夫的。笔者在二十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英语中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和生命力的习语,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办法。下面笔者就习语中英美饮食习俗及习语的性质、作用及怎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以提高教学趣味性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美饮食习俗及习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习语导入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所学习的各个层次的英语教材内容都毫无例外地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以及等各个层面的信息。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人教2011版新目标》就是如此,在不同的单元都有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往往翻译出的英汉句子不通顺,原因是他们不了解英语的句式结构、语法结构等。为了把英语学活,学生乐学,达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把英语真正地融人生活,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就必须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学习英语必然要学习英语中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和生命力的习语;学习习语必然要联系与本民族社会文化不同的英美社会文化知识,进一步具备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下面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习语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是英美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语就其广义称谓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惯用语、俚俗语、成对词,等等。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常用于比喻,通常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并与该民族的社会文化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在教学中导入英美饮食习俗及习语

作为语言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习语以它的精炼、对仗、寓意深刻且朗朗上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习语中饮食习俗和由此衍生的习语或谚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英美的饮食文化作为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其独特的民族渊源。适时、恰当地引入这些习语,无疑会使教学增添趣味、锦上添花,学生在幽默、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

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英美饮食习俗及习语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关饮食的习语可以说是俯拾皆是。下面就具体谈谈一些常见的食品及相关的饮食习俗习语,还有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导入使用来提高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教授salt一词时,我告诉学生盐构成的饮食习语在很多不同的语言中都存在。围绕盐形成了各种民间习俗。伊丽莎白时代, 盐被摆放在就餐时最有地位的人手边。因此也就有了在‘邀请贵宾坐上席时’常说的这句 Please sit above the salt.及worth one's salt 表示“值得尊敬; 值得雇用”。据说古罗马士兵的军饷是用盐来支付的。某人如在战场或平时工作中业绩欠佳就会被指责为不值得支付给他的那份盐not worth the salt。

当学生学习bread与 butter时,我曾告诉他们:西方的文化实际上就是面包文化。这或许多少带点幽默调侃的意味, 但西方的面包与日常生活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

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民以食为天。人们用 bread and butter 表示“生计”。

客人给热心的主人写一封 bread and butter letter, 即表示自己对主人款待的感激。

live on the breadline 是指 “难以糊口”。因为breadline 是指领取救济食品的穷人的队伍。He knows which side his bread is buttered on.其引申的意思是“他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butter the bread on both sizes 表示“左右逢源”。

学到tea一词时,我让学生了解到饮茶在英国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表现出丰富的生活情趣。茶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其习语中。Classical music is not my cup of tea.我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not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也是一个常见的习语。如 I won't do it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无论给我多高的报酬我也不干。此时还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并与之进行对比,是一件很有趣的活动。

学习wine 一词,我也教给学生这一习语Good wine needs no bush.酒好客自来。过去英国卖酒的商人在自己的店铺门口会挂上常青藤bush或带有常青藤图案的类似标志做招牌, 以告之过往游客此处售酒。如果酒不好,挂再绿的青藤也无人光顾,酒好就不需要挂bush也有顾客盈门,以后演变为Good wine needs no bush.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习语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勤作笔记,还利用报纸、网络等手段收集、背诵习语,利用已掌握的方法,通过习语学习获取更多的英汉语文化知识,并且有意识的把这些习语运用在日常的口语交流及书面表达上,词汇量丰富了,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

以上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饮食习俗与习语学习与跨文化意识的提高、习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英语素质教学的开展,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习语的效能以及举例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趣味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适度而适宜地引用习语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发挥其想像力拓宽思维,由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语言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龚奶芳.英美风俗习惯在英语习语中的表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上一篇: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困难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浅议如何促进小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