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梳理全面突破

时间:2022-09-27 03:52:06

【摘要】5.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米/秒,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近似是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平面镜成...

系统梳理全面突破

一、基础知识梳理

1.光源是指自身的物体。月亮、星星等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黄、、蓝、、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外线和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另外还可以。

5.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米/秒,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近似是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像;像与物体大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

9.平面镜应用包括两方面:成像;改变。

10.球面镜包括面镜和面镜,它们都能成像。车辆后视镜是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反光镜是面镜。

11.光的反射定律:光线与入射光线、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线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1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光的反射定律。

二、重点、难点讲解

(一)光源的概念

在理解“光源是指能发光的物体”时,要仔细体会“能”的含义!我们可以说“点燃的蜡烛”是光源,但“蜡烛”就不一定是光源!此外,在复习概念时,更要注挖掘本质,不要仅仅注意表面现象,例如:月亮尽管看起来“发光”,但它并不是光源,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反射光”,即:“发亮的物体”并不一定是“发光的物体”!

(二)关于平面镜成像规律

图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的镜面对称,与镜子的厚度无任何关系!即:像与物到平面镜的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像总是与物体大小相等。如图1所示,人的像与人的距离是4m,而不是4.16m!此外,常见的错误是认为像成在镜子后面的墙上,即:人到像的距离是2.38cm。出现该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的含义!三、经典例题分析

图2例题如图2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解析:(1)如果在实验时玻璃板后面的光线太强,将会导致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根本看不清楚,从而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无法完成实验操作。如果玻璃板后面的光线太暗,则很难看清楚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因此也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因此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需要做到两点:既能较清晰地看到像,又要较清晰地看到蜡烛B。综上所述可知,玻璃板后面的光线不应该太强、也不应该太弱!

(2)在操作时,观察者应该在蜡烛A一侧、且视线要与A、B的连线重合,直至看到蜡烛B正好与蜡烛A的像重合时,将蜡烛B固定即可!然后将A、B连接,与镜面相交于O点,通过测量会发现:直线AB与镜面垂直,且AO与BO的长度相等!

(3)在物理实验中,通常采用多次测量的方式,以避免数据的偶然性来提高测量的准确与可靠性。

四、参考答案

1.能够发光不是

2.橙绿靛

3.绿黄

4.红紫热荧光作用强使照相底片感光或杀菌

5.同种均匀

6.3×1083×108

7.反射

8.虚相等相等垂直倒置

9.光路

10.凸凹凸凹

11.反射法法等于

12.遵循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沟墩中学)

上一篇:相信自己,没错的 下一篇:乡愁,人间最美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