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审计实践运用

时间:2022-09-27 03:05:49

政府绩效审计实践运用

为了贯彻实施审计署新的五年工作规划中提出的要将效益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项目类型来开展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注重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深层次研究与探索的同时,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审计以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为目的,以政府重点、社会焦点、公众热点为切入点,选择了我市科技三项费用计划分配、使用与管理作为绩效审计项目。在积极组织了审计力量的同时,聘请了财政局、科技局、经贸委业务专家及管理人员参加了这次审计。历时一个多月,采取了专项审计和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科技三项经费分配、使用、管理等环节涉及的部门,对我市项目管理部门进行了审计,并对29家项目实施单位44个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中,审计组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采用现场检查、发放调查表、座谈、询问、实地考察等方法,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此次审计,不仅揭示了科技资金在计划安排、分配、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终向资金使用和管理部门提出了改进、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一、科技三项费用绩效审计的实施与过程

(一)审前调查。通过多次采用不同层面座谈会、个别采访、实地考察等社会调查方法,取得了一些审计背景资料。如通过座谈、询问财政局、科技局、经贸委等相关人员,以全面掌握我市科技资金总规模、项目申报、评审、计划安排与管理流程、科技计划分配情况、审计年度项目指南、项目评审、专家库的构成、各管理层在项目管理中的感慨与建议等,为找准审计切入点打下伏笔。根据审前调查资料,合理评估了审计风险,确立了审计重点,及时编制了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确定抽样审计调查近30个科技项目实施单位,涉及工业、农业、社会发展、软科学等各方面,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评审,以最终达到规范科技资金管理和提升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查阅相关文件。为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审计过程中通过加大对相关文件的查阅,以保证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具体包括:第一,搜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第二,组织参审人员认真学习和讨论,结合审前了解的情况,对照审计实施方案,合理分工,强调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突破点与注意事项。第三,挑选绩效评价标准。以财政部《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为主线、以地方制定的有关科技三项费用法规和规章为重点、以每一科技计划具体的项目实施合同为核心,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衡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考核体系,并及时下发了审计通知书。

(三)设计与发放调查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本着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的宗旨,经反复研究论证与多方征询相关专家意见,我们设计了《科技三项经费使用情况统计表》及《科技计划执行情况调查表》,向全市科技项目实施单位,下发了170份调查表格。表格内容涉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指标评价体系。如:新增产值、新增利润、新增税金、研发成本回报率、出口创汇、辐射推广企业、培训农民、科研成果转化率、项目的社会影响等。这一工作为进一步做好绩效审计工作,特别是绩效审计评价作了较好的铺垫。

(四)审计实施。审计进点后,紧紧围绕着审计实施方案,详细调查了解了科技三项经费预算安排、指标管理与分配等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等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后,进入收集审计证据实质性阶段。

第一步,采用审阅法、核对法等方法,掌握科技三项经费基本情况。通过审查相关资料、账簿记录、款项拨付等载体,对我市科技局、经贸委、财政局、信息管理局进行了专项审计,通过两两核对或多方核对与验证,摸清了科技三项经费基本情况。

第二步,采用实地察看、面谈交流等方法,对科技资金运作做出审计评价。对绩效的审计评价,其实质就是把要审计评价的对象和某一个标准相比较进而得出其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程度方面的评价。评价执行过程中是否最有效地利用了国家资源,是否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是否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等。

第三步,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分析。获得基础资料后,我们采用综合分析、比较分析、统计抽样等方法,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尤其针对存在问题与不足,加大原因分析,以为提出建设性审计建议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审计通过实地审查、项目实施单位抽查、填制调查表等形式掌握了详尽、具体情况,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依据一定参照物逐条比较分析。如:项目实施合同具体条款以及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等,挖掘出一些在计划分配、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第四步,从规范科技资金管理和提升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具有建设性、政策性建议。

(五)审计结果。审计结束后,由审计局牵头,召开了由财政局、科技局、经贸委等部门分管领导、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参加的审计通报专题会,并就存在问题如何整改进行了相互交流。被审计单位十分重视审计结果,对审计报告提及的问题与现象触动很大,逐一进行了分析与整改,达到了预期的审计效果。

值得提及的是,这次审计大量采用了调查表(问卷法)、座谈、实地考察等社会方法,综合评价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手段,贯穿整个审计过程。不仅在审前调查运用、审计实施过程和项目延伸时运用、而且在审计后续阶段也适时地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拉近了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距离,发挥了审计最大效应。

二、科技三项费用效益评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建设性投入、战略性投入、高效长效性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是科技发展的“助推器”,是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支撑。

近几年来我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总额逐年增加,对于加速我市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与项目实施单位近距离交流与沟通,我市科技三项费用的分配与使用,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表现为:

(1)政府的科技经费投入对于提升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我市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推动和带动作用。

(2)政府的科技经费投入,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基础性研究等的催化剂。如:提高了产值,增加了税利;促进了农民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技术培训,带动了广大群众共同富裕等。

(3)政府的科技经费投入发挥了较大的引导、帮助、指导作用,带动企业和社会游资向科技创新、开发、研究方向流动,形成了一种政府为龙头、企业为主体、银行为后盾,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4)科技经费投入成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是政府对企业科研成果的一种肯定与鼓励,对提升产品形象起了很大的帮助。

(5)给企业一种无形的精神支持,是国家对企业的鞭策,促使企业增加压力、增强责任、增进动力,对企业项目实施进度具有约束性、促进性作用。

(6)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人才建设、焕发科技战线活力、激发积极创新欲望的支撑力量,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审计结果表明,财政局、科技局、经贸委等科技经费管理部门,在分配、管理科技经费工作中,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项目资金管理基本规范,拨付程序趋于简洁。特别是科技局长期以来掌管着我市超半的科技经费,从指南到项目受理,从专家认证到实施管理,从制度建设到项目追踪等多方面管理日趋成熟。多数项目实施单位也能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不断争取科技项目,为国家、为企业争创效益,已成为我市科学技术升级的承担者、推进者。(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镇江市审计局)

上一篇:关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现实选择 下一篇: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