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几个社会问题

时间:2022-09-27 01:01:28

影响我国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几个社会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指导下,女性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以达到健身塑形、体验快乐、结交朋友的目的的人数会增加。而收入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又为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提供了物资和时间保证。然而,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增大、阶层日益分化以及丁克族、单女族和老年社会的出现, 都会影响到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规模、程度和形式。

关键词:女性;休闲体育;社会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2-0058-05

休闲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动力源。它对快乐、健康和生活满足有很大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休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与此同时,以愉悦、休息、放松为主要目标,带有积极、自由的主观态度来参与的休闲体育也蓬勃发展。其中,女性休闲体育尤为引人注意。占据我国总人口(13.7亿多)近半数(48.73%)的女性参与到形式多样的休闲体育活动中,有太极、气功、游泳、登山、跑步、下棋、健美操、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等一些不需要花费太大、简便易行的项目, 有家庭器械健身、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等需要一定的专门场地、设施和经济投入的现代体育活动。总之,女性休闲体育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后,已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国际社会的大环境和国内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将对我国的女性休闲体育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在介绍和分析国内外与女性、休闲、体育和社会等问题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剖析将对女性休闲体育发生影响的几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并预测我国女子休闲体育的未来走向。

1 以人为本与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让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追求有尊严的、高质量的生活成为社会的一个发展目标。“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等词汇引导或影响着社会众多领域和群体。生活质量通常可从客观条件和主观感受两方面来评定。客观条件指标包括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产品的种类和质量、就业情况、居住条件、环境状况、教育程度、卫生设备和条件、社区团体种类和参与率、社会安全或社会保障等等。主观感受指标主要测定人们由某些人口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结构、心理状况等因素决定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 “物质条件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已经逐渐弱化,而生活满意度则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1]生活质量的首要前提是健康。在汽车、计算机和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体活动少,脑力活动多,营养过剩, 导致了肥胖症的蔓延、“文明病”的高发。在中国,年龄35-74岁的女性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3%和25%。[2]

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休闲体育在预防或治疗心血管疾病、肥胖以及女性常见的乳腺癌、骨质疏松方面可起到积极的作用。[3-9]为此,我国许多女性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健身塑形。汤雪桃的研究指出:教师、医生、科研、技术人员参加休闲体育的动机主要是减肥、健美体型和健身[10]。2007年对广州市高校女教师的一项调查发现,86%的人认为参与健身娱乐活动对身体健康很重要,身体健康的考虑是参与健身娱乐的重要原因。[11]

除身体健康外,心理健康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经过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出现了一种社会焦虑现象,即很多人因为对工作、生活、前程、财富的担忧而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社会焦虑正在成为当今社会中国的一个明显时代特征。[12] 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疾病呈现出高发的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在2009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13] 我国抑郁症发病率达到4%以上,目前已经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女性多于男性。[14]

对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是,我国面临着精神疾病医疗机构严重不足、治疗师短缺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以愉悦、自主参与为特征的体育休闲活动来加强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就显得更为重要。抑郁是大脑功能失序的表现。脑科学家发现身体活动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状、应激和不安等状况。[15-19]Tina M. Penhollow 和 B. Sue Graves的调查揭示,参加体育活动的被调查者有更大的生活满意度和身体满意度。[20] Corby K. Martin的研究表明,身体练习是生活质量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强度越高的练习对生活质量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改善程度越大。[21]

2 消费水平与闲暇时间

我国经过30年快速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48元 (4357美元),排世界第94位。根据国际经验测算,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 文化(包括体育)消费需求将占总消费支出的23%。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女性的休闲体育消费打下了物资基础。

女性要参加休闲体育,不仅要有消费能力,还需要有闲暇时间。而我国自1995年5月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后,工作时间缩短, 闲暇时间增长, 又为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间的保证。 1999年9月国务院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后,如今国人一年的法定休息日达到了115天。有调查显示,北京市居民周闲暇时间超过工作时间44分钟。2008年北京市男性居民人均工作时间为6小时39分钟,女性为5小时40分钟,男性比女性多59分钟;但男性花费在家务劳动中的时间仅为女性的 43.5% (男性居民每日人均家务劳动时间为1小时23分钟,女性居民为3小时11分钟)。在可自由支配时间中,男女用在健康锻炼的时间差距不大,分别为日均28分钟和24分钟(10.73%和10.57%), 是20年前 的3.1倍。[22] 勿容置疑,有“闲”、有“钱”后,女性参加休闲体育的人数定会增加。

3 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别

伴随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拉大。东部地区人均GDP是西部的2.2倍。[23] 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生活质量排在前三位的城市是广州、上海、南京。东部城市生活质量客观指数高于西部,但主观满意度低于西部。[24]

最近5年关于不同地区女性休闲体育现状或发展方面的文章数量多达51篇,占女性体育研究所刊发文章总数的36.9%。涉及的地方包含江苏省、浙江省、吉林省、湖南省、陕西省、福建省、北京市以及上海市等省或直辖市,以及广州、南京、石家庄、开封、西安等市或县级地区。这些研究为各地开展女性休闲体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价值。研究表明,即使在同一个省市,不同地区的发展也不均衡,女性参加休闲体育的情况也是如此。在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女性缺乏场地设施、指导、家人支持、经济的支撑等比例高过经济发达地区女性;经济欠发达地区女性体育人口以及去收费体育场所的比例都低于经济发达地区[25]。

自1958年我国全面实施“户口制”以来,我国城乡两级分化的社会结构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在近10多年有所松动。我国城乡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城镇的人口占49.68%;农村人口占50.32%。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26] 在过去3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值,从1980年的2.5倍上升到2010年的3.23倍,只有少数几年反复(1980-1983,1994-1997年是收入差距小幅缩小的阶段),绝大多数年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这一差距达到了国际公认的结构失衡的程度。[27]

城乡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客观事实。它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上,还体现在教育上、医疗保健、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在体现在休闲体育上。在许多城市,出现了以休闲为主的健身俱乐部,包含了更衣室、球场和有氧健身房等传统设施以及零售区、康体休闲区、饮食服务区、桑拿、理疗中心、会议室和托儿中心等现代服务设施。 以社区或居住小区为基础的健身俱乐部还提供以康复、卫生保健或预防疾病或损伤的项目,让参与者学习新的技术、培养社区精神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居住小区休闲活动日新月异。

乡镇休闲体育的发展落后于城市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乡镇健身娱乐活动也日趋活跃,桌球、篮球俱乐部、舞狮舞龙和划龙船等较为普及;观赏体育赛事消费正在成为新的体育消费热点;体育用品消费持续增长;体育信息消费开始进入乡镇居民家庭。[28] 城市女性平均每天花费在休闲体育的时间为37.33分钟 , 占一天全部休闲时间的11. 78% [29]。但农村女性的体育锻炼参与程度较低;她们体育锻炼的群体化、社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体育锻炼的专业指导人士。[30] 因此,我女性休闲体育发展城乡应区别对待,给农村以更多的设备投入和技术支持。

4 阶层分化与中产阶层

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排序。由于权力、声望或荣耀的不同,人们在社会中的分层也就不同。[31] 收入是阶层划分的一个重要依据。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人均年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2.9倍扩大到2009年的8.9倍,中国的收入差距还有扩大趋势。与此同时,媒体工作者、高科技从业人员、白领阶层和中产阶级等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凸现,社会阶层的分化日益明显。不同学者对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不尽相同。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 以职业作为基础, 依据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占用将中国社会划分为十个阶层, 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32]

“社会分层与生活方式之间是一种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关系, 生活方式是区分不同社会阶层的重要依据,……不同的社会阶层在生活方式上必然又会有所不同。作为生活方式重要内容之一的休闲生活既是阶层地位的一道醒目的标签, 同时, 不同的阶层必然在休闲生活中会有所差异”。[33] 不同的阶层有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必会影响到休闲体育的发展。社会阶层对体育消费具有显著影响。我国学者周进国将我国各社会阶层的体育消费依次排序为: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人员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与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与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P > 0. 05) 。[34]

南京的调查表明,女性工人阶层的体育消费项目比较集中于健身操、舞蹈、呼拉圈、游泳等。[35]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中产阶层在不断壮大。“中产阶层作为时尚休闲体育的引领者, 不仅表现在他们不断地变着花样玩新兴的体育项目, 而且还表现在他们在参与方式上与其以下阶层的不同。”度假体育、体育旅游、滑雪、潜水、漂流以及网球、高尔夫等都是中产阶层热门的项目。中国网球协会称,如今已有1.3亿中国人对网球“感兴趣”,其中500万爱好者经常打网球,且半数是女性。[36]在杭州、上海等城市,女子高尔夫球队已经出现,参与的女性群体既有公司白领,也有太太团体。厦门女子高尔夫球队的组成成员层次颇高,有企业创业者,也有公司要职人员。她们意识到,高尔夫是一个商务平台,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客源和业务机会。而女子高尔夫球队的打球对象既不限于球队本身,也不限于性别、地域,这样一来,接触面更广。[37] 根据外国学者R. Renson 在早在20世纪70年代对对体育项目进行的社会分层, 高尔夫和网球都属于高层社会体育。 Renson 在对比利时的案例分析基础上,把体育分成了与社会阶层结构相关的四大类:高层社会体育:滑冰、高尔夫、曲棍球、网球和击剑;中上阶层体育:划船、单人艇、赛马、攀岩、滑雪、打猎和潜水;中下阶层体育: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自行车和竞走以及要求团队合作或准确的目标定向的运动;低层体育:不是纯粹的个人项目就是有身体接触的项目,如武术或粗鲁的集体项目。[38] 黄滨等人声称:“社会阶层中地位较高的, 闲暇活动基本上是以休闲型、学习型、健身型等为主; 社会阶层地位较低的是以娱乐型为主”。[39] 为此,女性休闲体育的选择和安排应考虑阶层的特点。

如何培养和发展女性的领导力是实现男女平等的一个关键,尤其是在男性仍然占据管理和领导的统治地位的现实状况下。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担任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主管。对女性领导力的培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体育在女性领导力的培养也许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现有的企业组织模式多是建立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之上的。在西方国家,男性通过体育来学习人的组织和相互关系的原则。如果女性参加体育、熟悉体育规则和发展,她们就可以更快、更好地进入企业管理中,与男性通畅无阻地进行对话。根据高尔夫大师公司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在高尔夫爱好者中,有超过22%的女性领导者是在高尔夫球场上达成了商业上的合作和协议。女士们都认为高尔夫运动使她们更好地建立了商业上的人际网络,使她们在工作场所中更加有自信面对一切。[40]

5 女性意识与丁克单女

在过去的20年中,西方许多国家的女性婚后不要孩子, 出现了丁克家庭这一新名词(夫妻双份工资、但没有孩子)。根据美国的人口统计数据,在40到44岁的女性中,每5个人中就有1个没有孩子。 这一趋势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出现。目前在中国大中城市中有60余万个丁克家庭。 传统上,照顾孩子是女性的主要责任。没有孩子的负担,女性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事业、发展自我、丰富自己的生活。这一家庭结构的变化为已婚女性参加休闲体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外,随着女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自信心都显著提升, 但是传统的社会性别规范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生儿育女”、“贤妻良母”的女性形象在社会上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现代”与“传统”的夹缝之中。致使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在过去10年有明显增多。2005年,北京30-50岁的单身者中女性超过6成,上海女性中认同独身的更高达82%;2007年,上海的抽样调查显示,单身女性增幅比男性略高,在某些地区数量上超过了男性,且离城区越近,单身的可能性就越大。[41] 一项针对上海市高薪人群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57%的高薪女性因为事业成功而被迫选择单身。[42] 较高的经济能力和较多的余暇时间决定了单身女性将会是休闲体育的一个特殊群体。需要针对她们的特点,设计具有健身、塑形、社会交往功能的休闲体育活动。

6 老年社会与空巢家庭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揭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2010年已达1.78亿,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到2014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6年将突破3亿。[43]老年人生活,尤其是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影响家庭稳定和社会经济的问题。在我国,老年人从事休闲体育的场所多为公园、公路或街道、小区;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依次为球类、舞蹈、 气功和太极类、体操类[44]。

在谈论老年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时,老年“漂”、隔代亲、丧偶和再婚等社会现象值得注意。这些现象对老年人参与休闲体育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移居到子女工作和生活城市的老年“漂”, 由于语言障碍,她们会担忧或恐惧出去锻炼并结交新朋友;在外地社保或医疗保险能否覆盖或兑现的担心也会影响她们参加某些休闲体育活动,尤其是在下雨、下雪等极端天气或路面不平、打滑的情况下。因此,老年女性休闲体育活动要结合她们的身心特点,选择易学、易做、群体性的、强度不太大的一些练习,如太极拳、舞蹈等,锻炼场所要靠近居住小区。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时的健康很大程度上跟年轻时的生活方式和锻炼有关。美国女子体育基金会的研究表明:在人生的早期就接触体育和身体活动的话,持续参加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比如,女孩在10岁时还没参加体育活动,到她们25岁时参加的几率会减少10%。[9] 鼓励和推动少女参加体育活动应成为我国体育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7 结 语

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能力的上升,余暇时间的增多,休闲体育将是我国公民休闲娱乐的一个重要方式,休闲体育的消费将日趋增长。女性参与休闲体育不仅仅有利于女性本身的身心和社会健康,还会对家庭的健康、稳定和和谐产生积极的影响。当今中国社会出现的阶层分化,地区和城乡差异,以及丁克族、单女和老年化现象,都会影响到我国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规模、类型及其管理。面对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地域和文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女性群体,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学校和社区等应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和多功能的休闲体育活动方案,让更多的女性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之中,享受休闲体育带给她们的好处。

参考文献:

[1] 任娜. 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研究――一项关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调查. 武汉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刘梅林. 女性心血管疾病:从认识到行动. pttp://health.省略/20090310/n262695929.shtml

[3] Weinstein, A. R., Sesso, H. D., Lee, I.-M., Rexrode, K. M., Cook, N. R., Manson, J. E., et al. (2008). The joint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mass index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women Arch Intern Med, 168, 884-890

[4] Mark Hamer and Andrew Stepto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Fitness, Parasympathetic Control, and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to Mental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69, 2007:660-666.

[5] Lance E. Davidson, Kathleen McMillan, Effects of Exercise Modality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Functional Limitation in Older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ch Intern Med/Vol169(No.2), Jan26, 2009, pp.123-131.

[6]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t-A-Glance, ,2007-08-14,来源: 新华社(北京)

[24]蒋彦鑫.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广州第一北京第八, 新京报, 2011年6月12日

[25]杜熙茹,徐宗祥,徐佶. 女性休闲体育区域差异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10).

[26]刘铮.省略/newscenter/eco/business%20c/201102/t20110202_507647459_2.省略/index/gdxw/201112/1727200.htm

[28]蒋桂凤,谢小龙. 我国乡镇居民体育消费兴起的原因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05,(3).

[29]徐晖. 试述休闲体育对城市女性休闲生活的特殊作用与构建措施[J]. 安徽体育科技,2005,(4).

[30]杨露,杨树盛. 我国农村妇女体育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以辽宁、内蒙调查为个案[J]. 体育与科学,2009,(4).

[31]Caroline Hodges Persell, Understanding Society: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96, p.183.

[32]陆学艺.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8-9.

[33]邵雪梅, 徐莉, 肖焕禹. 中产阶层的成长对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影响[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5):532-535.

[34]周进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所属社会阶层与体育消费关系研究―――以广州地区力美健健身俱乐部为例[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85-188.

[35]朱波涛.南京市工人阶层体育消费倾向的特点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46-49.

[36]女子网球发展锁定亚洲,特别是中国,今日美国, 2011年 10月8日

[37]高尔夫女性市场渐被挖掘,2010年02月26日,

[38]Roland Renson, ‘Social Status Symbolism of Sport Stratification’, Fernand Landry (eds.), Sociology of Sport: a Collection of the Formal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ysical Activity Sciences, Florida: Symposia Specialists Inc., 1978, pp.191-200.

[39]黄滨, 李响. 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休闲体育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

[40]静心. 六月被定为女士高尔夫月 为推动女性高尔夫发展. 2011年5月29日

[41]中国迎第四次单身潮, 近4%女性因性取向而单身,广州日报, 2011年7月19

[42]上海57%的高薪女性选择单身生活,文汇报,2003年11月14日

[43]曾利明. 中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加800万,精神文化需求突出,中国新闻网,2011年10月20日 , www.省略/jk/2011/10-20/3403447.shtml

[44]蓝涛等. 石家庄市老年人体育消费需求分析[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7,(4).

上一篇:城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锻炼特征分析 下一篇:论斯巴达的女子身体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