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四维心理结构研究

时间:2022-09-27 12:23:04

师德的四维心理结构研究

【摘要】以德治教历来是中外教育家的共同主张,师德在教师的诸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师德的长期修养须有修养的目标模型。本文遵循品德心理结构4要素理论,探索师德的基本结构是一种四维结构——由师德观念、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和师德行为四个维度构成,有助于教师按特定的心理结构内化个人师德修养。

【关键词】 心理结构 师德 观念 情感 意志 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以德治教历来是中外教育家的共同主张,师德在教师的诸素质中占首要地位。

师德的形成须长期修养。长期修养须有修养的目标模型。遵循品德心理结构4要素理论,师德的基本结构是一种四维结构——由师德观念、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和师德行为四个维度构成。

1 师德观念

师德观念是师德行为准则的判断标杆。包括师德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从事教师工作的道德情境,包括对人、对事、对自己的言行做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层面判断。[1]师德观念是师德的核心。

师德观念可以概括为这三要素:一是公正和正义观;二是民主和尊重观;三是教育服务观。

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历来是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价值目标。就我国而论,从孔圣人起就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而美国许多教育家强调,教师不仅应当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要对自身人格有更高的追求。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影响使学生也成为一个追求正义的人。

尊重是师德的一般准则。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尊重。从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二方面是对家长的尊重。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方面是对同事的尊重。美加等国师德规范是结合教师行业特点运用宪法所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来调节教师工作中涉及的各种人际关系的准则,其中身份平等、尊重各类服务对象是其精神实质。这种精神也体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师德理想应以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以集体精神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进步,以及以对人权的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的谆谆告诫为目标。

教育服务观是现代教育的新趋势。

2 师德情感

师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行为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师德情感色彩有助于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消极的师德情感则可能表现出对社会、对事业、对学生有冷漠和不负责任,甚至会产生有悖师德的行为。

师德情感包括三个维度:关心热爱、乐观豁达、宽容亲和。

教师的师德情感是以“爱”为特征的。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与学生“心理换位”,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

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感染学生。教育是心理影响心理、心理相互作用的事业,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人格自然会黯然失色。因此,教师必须乐观豁达,永远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福建厦门六中的全国优秀班主任洪玲玲不是这样幽默吗?——要善于追求“四乐”:辛苦中苦中作乐,逆境中自得其乐,平日里助人为乐,生活中知足常乐。

宽容的心态能促进积极情感的形成。充分发挥情感所具有的与人交流、互相感染的特性,具有谦逊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能够经常笑口常开,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气氛,亲和力像磁场一样,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3 师德意志

师德意志是道德行为实施的保障。一个人有道德观念,但能否引起行为,能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能抵御现实中的各种诱惑,使道德动机在内心冲突中能战胜其他非道德动机,这取决于道德意志力。

师德意志主要包括三个维度:责任、自信、勇敢。

教师职业的真谛:责任重于泰山。亚当斯密在《道德论》中说:“责任感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指对一般行为准则的尊重。它也是唯心史观上一条能被在部分人用来指导行为的准则。”[2]

自信的老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在于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并能运用自己的潜能。一个自信的老师能给学生信心,教会学生去挑战更多的“不可能”,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勇敢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勇敢具有藐视困难的勇气,可以造就坚强的师德意志和坚韧的性格。整理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30-636.

[2]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37-238.

上一篇: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社会化财政政策浅析 下一篇:以农业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