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生立场”为师德奠基

时间:2022-09-16 03:16:36

用“学生立场”为师德奠基

随手翻阅一本《意林》旧杂志,我被一个小故事所吸引。有个叫阿静的女士,她的儿子非常内向。一天,她跟儿子玩扑克牌游戏“争上游”。阿静先输一局,新开一局时她摸到了大王,按规则她要向儿子“进贡”大王,但儿子并不像她所预期的那样开心。询问个中缘由,儿子说:“我不想要大王,只想要小六。”原来,再多一张小六就可以凑成一副“四大金刚”了。阿静豁然开朗:原来最好的东西,未必是孩子最想要的东西!这一天,阿静终于给了孩子最想要的东西,也跟孩子聊了最喜欢的话题。孩子的话匣子终于打开了,他们足足聊了3个小时!阿静教育方法改变了,孩子的性格也改变了。从根本上看,阿静的转变是教育立场从“成人立场”向“儿童立场”的转变!

站在学校“儿童立场”即“学生立场”,也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实质性发展为旨归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和态度取向。它集中表现在:设身处地地体察学生的心理、特点、愿望和处境,真心实意地满足学生在身体与心灵、当前与长远发展上的正当需要。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最为精彩的部分就是“患者立场”——医生“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同理,“学生立场”,就是要求教师“为学生谋幸福并检点吾身”。

现实中,一些很负责的教师,用“成人立场”代替“学生立场”,以爱的名义强行剥夺了学生发展的权利。尽管也由衷地付出“爱”,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叛逆和憎恨。因为这种“爱”,是出于成人一厢情愿的功利目的,结果常常是始于爱、终于害,始于德、终不德。

站在“学生立场”的教师,拥有一颗未泯的童心。童心是好奇,对新鲜事物满怀兴趣;童心是灵性,能以儿童的思维展开奇特的想象;童心是纯真,生活常因纯洁、真实而变得温馨、浪漫;童心是自然,没有矫情,没有做作,保留着天然情趣;童心是朝气,总有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使人心情愉快、活力四射;童心是善意,总能面带微笑,以友善的态度待人处事。教师拥有童心,就特别容易亲近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从而有效地感染学生、转化学生、引领学生。

站在“学生立场”的教师,深知学生的成长重于成绩。他们也关注成绩,但更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总能不断地创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适合学生成长的方式、方法、情境和故事,做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他们常对学生手下留情、嘴上留情、脸上留情、心上留情,让孩子真正拥有自由自在的成长空间和开放舒展的心灵世界。他们特别注意赋予孩子超越知识技能的善良、勇敢、自信、智慧、乐观、希望和坚韧等宝贵品格。

站在“学生立场”的教师,注重“扬善隐恶”。他们总是对学生持有积极的人性假定,认定孩子是“未完成的存在”,深知“合理的错误”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他们努力寻找孩子身上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并以“善端”为契机,努力引导它、放大它、巩固它,使孩子身上美好的东西日益彰显,灰暗的东西日益萎缩。他们深知,吹毛求疵或放大学生的缺点,有可能把孩子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们在对学生“扬善”的同时,尽管有时也实施必要的惩罚,但不是大张旗鼓地“惩恶”,而是不动声色地“隐恶”。哪怕学生以不争气的表现离开了学校,他们仍然会对学生怀抱积极、温暖、热切的期待。

站在“学生立场”的教师,深知“真爱”价值。真爱是建立在理解与尊重基础上的爱,把本该属于孩子的东西归还给孩子,例如快乐、情趣、隐私、友谊、健康、好奇心、自由空间、学习兴趣和奋斗志向等。具有“真爱”的教师,认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取向。不管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了多少,考试分数得了多少,错误毛病犯了多少,从主观到客观,都永远不会浇灭学生蓬勃向上的朝气,玷污其天真无邪的童心,摧毁其赖以生存的自尊,颠覆其正直善良的信念,泯灭其自由创造的灵性,铲除其自我修复的根基。

师德不能停留在口头标榜上,而要建基于“学生立场”。教师应经常思考:如何不让孩子丢失使人成其为人的基本属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如何使孩子在离开学校之后,不仅有着强健的身心,还保留着足够的良知、灵性与自尊?如何使孩子拥有童年本该拥有的志趣、快乐和幸福?

(作者单位: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上一篇:“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下一篇: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