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2-09-27 10:26:57

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我国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出发,通过科学地确立企业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进行核心技术和组织设计创新、把握核心性中间产品的主动权、培育现代人才竞争机制等方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广义的核心竞争力指企业所独有的核心资源,包括技术、管理、战略设计、组织结构、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狭义的核心竞争力仅指形成能够创造独特客户价值的专门技能和技术,以企业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系统控制、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相互整合、促进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应具有以下特性:

1、价值优越性。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还能够大大增强最终产品给顾客带来的效用。

2、领先性。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相比具有较大的领先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独特性、不易模仿性、满足客户需要的超前性,它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差异、质量和效率。

3、难以替代性和延展性。核心能力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他企业难以复制,并且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伸性。核心竞争力能够应用于多种产品或服务领域。

4、整合性。核心竞争力是多个技能、技术、管理能力的有机整合,单个技能、技术的强大都不足以成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核心竞争力是内化在企业组织的DNA里的,正如人类DNA是两条螺旋体紧密组成一样,企业的DNA则是由合理的决策权配置、信息的畅通、不竭的驱动力和合理的框架组成。

二、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1、企业战略意识淡薄,战略意图不明确。组织结构调整滞后在经营过程中,战略的制定往往能够决定一家企业的命运。企业战略意图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自己的业务定位、计划发展的能力。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

2、管理落后,人才匮乏。中小企业与国内大型企业及国外企业相比管理落后,尤其是企业的战略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带有根本性的深层次原因。另外,中小企业由于大多数是私人企业,实行的是家族管理,决策权集中于家族企业中的长辈或家族的主要成员。这虽然有有利的一面,但他们的精力、知识毕竟有限,一些家族成员受其教育水平、管理能力的限制,往往无力管理企业,发生决策失误。同时,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3、有限的资源分散,跌入多元化陷阱。多元化经营被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是企业寻求规模扩张、利润增长、分散风险的策略。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主营业务尚不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状况下,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由于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分散了企业在具体业务领域的资源实力,尤其是影响了需要资源保证的核心领域或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损害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一些企业甚至丧失了原有的优势。

4、研究发展投入不足,技术低下,创新不够。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较低的技术水平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此外,企业的竞争力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合力,而其中创新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当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现代企业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营销,二是创新。由于受传统的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观念落后,惧怕风险,排斥创新,以至于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创新机制。

三、培养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基本思路

1、培育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的战略规划应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培育、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主要有专精战略、特色经营战略、缝隙战略、联盟战略、地域集群战略。专精战略是发挥特长专心做最擅长的业务,这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战略;特色经营战略是根据中小企业容易接近顾客而制定的一种发展战略;缝隙战略是选择一些能够发挥特长,而大企业难以或不愿涉足的经营领域;联盟战略是中小企业之间通过资本运营、企业联盟、虚拟企业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经济和综合化经营;地域集群战略是大量同业中小企业的地理集中,可以促进产业分工细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2、注重对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加强对核心性中间产品市场份额的争夺。核心竞争力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强调的全方位控制产业价值链不同,它突出强调的是企业必须成为产业价值链某一环节、尤其是关键环节上最优秀的生产厂家,这样企业就能把握竞争的主动权,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强者地位。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努力创造在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上的独特优势,把握这一环节生产经营的核心技术,从而把握核心性中间产品的竞争主动权,把握整个市场的主动权,实现最终产品的竞争主动权。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是,只要企业生产的核心性中间产品具备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质(难以模仿或模仿的成本极高),企业就应该鼓励竞争对手采用本企业的核心性中间产品作为他们的外协部件,并使他们逐步形成对本企业所提供的核心性产品的依赖性。

3、以核心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技术上突破性的创新,所构建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也将是有限和不稳固的。以核心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构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少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以核心技术体系为基础开展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把相对有限的技术资源集中于少数技术领域进行技术积累,该企业的技术能力就会具有某种技术范式,这实际上构成企业技术创新必须遵守的核心技术体系。另一方向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技术性整合。以一种或几种关键的核心技术为主导,把若干有关的技能有机组合起来,由此造成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这种整合不仅是关键能力、有效能力的集中,而且是哪些多余、落后、无关的机制、程序或职能的消除,其注重由此而形成虚拟经营的基本精神在于突破了企业的有形界限,采用动的“1+l>2”的增值效应。

4、中小企业的组织设计创新。我国中小企业传统上采用的组织结构大多是比较典型的金字塔型机械式组织。随着技术的飞跃发展,市场需求变化迅速及市场竞争程度加剧,这种机械式组织已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变化,机械式组织应逐步向有机式组织、学习型组织演变。与机械式组织相比,有机式组织是一种松散的、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组织形式,由于不具有完全固化的管理规则,企业能够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并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变更。网络组织就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式组织。学习型组织对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一个学习型组织,不论是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内部开发还是外部获取都将难以实现。

上一篇: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问题 下一篇:全面收益:更为“真实”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