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时间:2022-09-27 10:08:34

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的汉语言文学人才,是高校当中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因此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一定要不断创新,使教学能够更好的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本文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人才培养新模式策略给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不同的时期均有大量的文学代表作品一直流传至今,弘扬了中华文化,是宝F的文化精神财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认识的转变,汉语言文学专业却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该专业在具体的应用以及就业发展方面产生了问题,有些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的迎合社会发展的各项要求,就业率较低的情况使各大院校面临着招生率低的情况。因此,各个高校要将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方式进行转变,探寻出新的培养模式。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

在该专业的日常授课当中一直沿用着以往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为教师在讲台前面传授知识,学生盲目的做笔记,缺少自己思考以及探究问题的时间,没有自主性,教师是教学当中的主体,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授课手段和方式,导致了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在该专业的授课当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偏差,大部分该专业的教师认为,对于该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培养文采和写作能力[1]。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作家以及文学方面的人才。这种教学观念上存在的偏差,导致了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全面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培养的效果。该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文艺理论素养以及较强的文学常识,可以在一些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当中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鉴赏,也可以从事文化宣传,汉语言科研等。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牢固地掌握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且在其他的相关领域也对学生进行培养,注重学生汉语言文学素质的养成,才能使学生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策略

(一)增强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

在以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日常授课当中,有些过于注重学生对于一些文学作品阅读的书总量,忽略了学生对作品当中涵盖的深刻含义以及作品本身的魅力进行欣赏的能力,这便导致了许多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2]。所以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改变,对于该专业的教学要着重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着手,不断锻炼学生学习对作品的欣赏能力,以便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对该作品进行欣赏,如其中的《关雎》等,反复朗读,直至成诵,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涵,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并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可以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文章是如何运用“兴”这一表现手法的,使学生对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进行探究。此外,还要让学生自由探究问题,如除了“兴”的手法的运用以外,文章大量的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等。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便提升学生自己对汉语言文学进行体会的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优化知识结构

对于该专业的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正确的思想观念,一定要能够良好地符合该专业制定的授课目标以及对该专业的定位理念,在这样的思想观念引导下才能制定出迎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在该专业当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是非常关键的力量,有着指导学生、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的作用[3]。所以,教师一定要将教学的观念以进行革新,优化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架构。例如:高校可以组织教师针对该专业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模式进行交流讨论,使教师彼此之间将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的经验进行交流,创新教学模式,相互促进,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并且要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可以聘请一些教育专家以及汉语言文学领域拥有较高建树的学者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相关建设,使教师的能力水平以及教学素养有所提升。

(三)革新课程设置

当前,一些高校对于该专业课程的设置依然应用以往的课程设置方式,对于这样的设置方式已经不能迎合当前时展的各项需求,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阻碍了对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将对课程的相关设置进行革新,全新的设置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其一,对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融入相关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整体进行提升;其二,对于该专业的设置一定要科学并且合理,要能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各大高校一定要将对人才进行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全力与相关的教学部门进行沟通,将课程进行改革,构建系统并且完整的课程标准化体系,将该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优化整合,让学生能够学到真证具有文学价值的相关知识,将对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进行提升。

(四)科研与教学相互结合

各大院校在对该专业进行发展和建设当中,一定要投入相应的科研资金,以便能够对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扶持,鼓励教师对国家级课题积极进行申请,实施高质量的汉语言文学研究,会对学生的培养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并且要将相关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具体的授课当中,与授课活动进行融合,用相关的科研成果对日常教学活动提供服务,以便该专业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人才。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相关要求,高校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教学观念进行革新,合理优化课程等相关设置,将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同时,创建一些实践的机会,将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只有不断的对该专业进行创新发展,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当下时代的要求。因此,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要积极进行探索,以便该专业能够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汉语言文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梅.论背诵在高校汉语言文学学习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76+81.

[2]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76-78.

[3]谭德兴.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39-40+46.

上一篇: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对比 下一篇:浅谈电视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