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特色的辅导员培训

时间:2022-09-27 08:39:11

构建高职特色的辅导员培训

[摘要]高职辅导员培训需要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正确定位高职辅导员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有利于高职辅导员自身发展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相结合,促进高职辅导员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职特色 辅导员 培训

[作者简介]陈方辉(1979- ),男,河南永城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王志凤(1972- ),女,江苏淮安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 南京 211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成长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SJDFDY024)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089-01

培训是辅导员职业化成长、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辅导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措施和必然要求。高职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大学生身心素质与教育诉求都与本科院校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必须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征。

一、高职辅导员工作特性

1.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来看。2010年9月教育部在杭州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会”,会上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11年8月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都必然要求高职辅导员要了解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内涵,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自身的发展必须与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特殊定位相适应。

2.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有效提高职业能力,帮助掌握就业信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素养;打破原有常规教学,改变教学场所,学生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高职学生存在着观念意识、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和学习的主动性难以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仅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还要充分了解企业的职业理念、职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学习借鉴企业员工的培训和绩效考核方式,把专业素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借鉴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职业性。

3.从高职院校文化沉淀来看。优秀浑厚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当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中专校升格或合并而成,建校时间短,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校园文化的内涵不够深邃,校园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和专业教育功能不能够充分体现,积极上进的大学校园文化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高职辅导员要承担培育优秀校园文化的重任,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4.从高职科研氛围来看。科研是辅导员职业化成长的活力源泉。科研可以促使辅导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弥补专业知识的先天不足;使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上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增强对岗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加职业的忠诚度,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化成长。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情况,辅导员队伍本身科研能力低,又缠身于事务性管理,难以在学术研究上投入精力,导致辅导员队伍学术研究氛围差,很难达到学习与工作、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境界。

5.从高职学生特点来看。高职学生,学习起点低,文化基础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缺乏集体观念,自信心不足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管理上更加职业化、专业化和细化,要注重班级学风建设,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注重人文心理关怀,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理能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和动力。

6.从高职辅导员构成来看。辅导员的来源分为两大块,一是校内转岗从事学生工作的,二是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的。前者了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和管理工作比较熟悉,对学生学业指导上具有突出优势,但是也存在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问题;后者往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准备,最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高职教育的专业背景,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了解,若按本科学生的管理模式,很难充分发挥对高职学生学业的引导作用。

二、高职辅导员培训对策

1.立足高职教育实际,加强职业教育认知培训。加强高职辅导员的职业教育认知培训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内涵提升的必然要求。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下,辅导员的职业化培训应该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继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资助育人、就业指导、突发和大学生事务管理等专业专题理论的学习;二是加强职业教育认知培训,包括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和“顶岗实习”学习方式等内容,不断培养和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教育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

2.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在辅导员的培训层次和形式上,一方面,要坚持省级培训、校本培训、学习考察、学位进修、社会实践、学术研讨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紧紧依靠高校辅导员培养和研修基地,继续搭建入门学习、专题研讨和学历深造等专门平台,集中高校优势师资力量,组建高素质培训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签订辅导员队伍培训协议,建立辅导员培训实践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辅导员培训计划,选派毕业班辅导员以员工的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到企业的员工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生产过程管理、人事管理与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实践①,以此来培养辅导员积累更多的企业实践经验,并最终促使辅导员形成全面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

3.应用“工学结合”理念,创新培训方法。在辅导员的培训上,要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理论教学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实践是理论的支撑,二者不可偏废。辅导员工作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职业,在辅导员的培训上,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理论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根据工作实际和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设计可行的实践培训方式,增加辅导员培训的吸引力,提升辅导员培训的效果,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技能。

4.整合师资力量,加强科研专题培训。科研能力是辅导员队伍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的关键能力,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增加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忠诚度,推动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科研能力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很难获取的能力,因此,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以建立知名专家学者为带头人的辅导员科研团队,调研学生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辅导员确立科研方向。其次,要培训辅导员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最后,要培训辅导员掌握科研的路径,增强问题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提升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突出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贡献。

三、结语

创新高职辅导员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是新时期高职教育不断提升内涵的必然要求,是做好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辅导员培训要因地制宜,立足高职教育实际,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把他们培养成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家型辅导员。

[注释]

①钱涛,张琰.“工学结合”模式下创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8.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资本培养与就业能力 下一篇:产学研结合促进生物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