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把握三个原则

时间:2022-09-27 08:09:30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把握三个原则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是语文教材最大的改革举措,是新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升华和拓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但我们也应看到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也不会有特定的经验模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得出综合性学习教学应把握的三个原则,即广泛性原则、深刻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一、广泛性原则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出现了“唯语文”的不良倾向。在语文教学中过分注重书本知识和语文技能的培养,使语文学习范围偏于狭隘。针对这一现象,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换种说法就是综合性学习要有广泛性。目前,语文界提出的语文生活化、跨学科化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因此,在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而要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关注人文、科学、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各个领域。努力做到课内外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培养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例如,在上《这就是我》这一课时,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狭隘的目标定位,不能就写篇自我介绍的作文或上讲台介绍一下自己就算完成教学目标了。我们可以通过“我是一位竞选者”演讲活动,个人作品、图片展览,畅谈我对人生的感悟等形式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展示,从而对自我进行深入思考、感悟生命的真实。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和生命意识。

二、深刻性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习未引起部分教师的高度重视,认为它就是以往的作文课、活动课,随便找点材料讲一下就行了。这种做法是明显错误的,正如“不能简单认为学生在课堂上鼓鼓掌就是在搞课改(某教育专家语)”一样。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篇作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好的,综合性学习还需要深度,也就是深刻性。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求我们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必须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我爱我家》这一课中,可引导学生对家庭环境进行探究,进入到家庭的某一领域或是情感世界的敏感之处,提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关爱家庭、体贴长辈的社会责任感。再如,《莲文化的魅力》一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有关莲的名胜古迹、诗文、故事、传说等进行专题性探究,就能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活动过程中,可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培养其探究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深度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参与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新课程标准也强调“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参与性是综合性学习成败的关键,因为它反映了学习的主阵地是否交给了学生,是否改变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客观地说,它是语文教学学生观改变的最好切入口。参与性强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会积极地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在《说不尽的桥》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十分强,他们通过上互连网、图书馆、实地采访等方式搜集了大量有关桥的图片、诗歌、桥文化史进行展示,不少同学还做了桥的模型、撰写了大量小论文。通过测试,学生加深了对该单元的理解,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开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民族地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把握的三个... 下一篇:夏季该如何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