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共同选择

时间:2022-09-27 07:14:49

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共同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0-0042-02

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走普通大众“同质化”和“模仿化”的道路,而应有其“专业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特点和更高要求,“互联网+”中的“+”在职业教育领域更应凸显“专业”。发挥专业教育优势,通过技术或思路创新谋得创业的创新发展,从而引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才是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立身之本和不竭源泉。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都是针对师生的“教育”,都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也都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不能人为和简单地将它们划分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范畴,搞成各自为政、相互割裂、两张皮式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专业教育是为“职业”准备,为“就业”“创业”服务。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审时度势,适时拓展,深度融合,相互引领,相互促进,已经初现改革成效。不但针对案例中的农业职业教育,也同样适合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生涯教育”和“意识教育”。专业教育引入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嵌入人才培养体系,融入专业教学范畴,纳入教学评价渠道,才能打破以“学科”为主线的教学框框,真正触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改革要求。不但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技能和应用体系中研究融合,而且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上体现融合,更要从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中显现融合,使之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创业教育不应只有“德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统筹、开发、建设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衔接、相互渗透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乃至课程群、课程链,才能紧盯就业导向和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紧盯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态,紧盯学生就业创业素养的认知和养成规律;才能体现“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课程观,适当淡化课程的“专业”界限,提供学生接近真实“职业”“就业”“创业”的教学载体和教学过程,集成出更多的“项目”“产品”和“实体”。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听听讲座”和“搞搞活动”。职校安排和倡导的企业见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双元制”、“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项目教学、“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等等,其实都在强调和升华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其中也蕴含着诸多创业教育的元素。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实践教育,需要专业教育的支撑,也需要在专业教育中得到应用和检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上的融合,使教学空间从教室、课堂延伸到校内外的实训场所和企业门店;使教师角色从任课教师拓展至带领学生“手把手”进行专业创业的项目和团队负责人,促进“双师”成长和“产学研”转化;使更多学生有个性化的专业教育选择,参与各种兴趣小组、科技社团、创客空间,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成果与反思,也将促进其培养对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兴趣爱好、探究精神和学习主动性。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创业教育离开了专业教育这一根基和专业教师的亲身参与,是肤浅和没有生命力的,也会沦为少数学生参与的形象宣传。在还不可能做到部门工作“无界化”的情形下,诸多职业院校创业工作归口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体制值得商榷。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对接融合需要构建相应的组织管理体制和文化环境体系,这样,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传统界限将逐步淡化、消除,分层、多元的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与创业实践平台等资源开发整合和有效利用将更加顺畅,专业建设成果和品牌的形成、知名度的提升也将顺势而生、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上一篇:夏日守卫者:金伯公司自卫手枪 下一篇:中职立体裁剪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