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27 06:44:36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进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备受社会关注,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对学生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文章试图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在充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在学生就业素质养成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强调要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的育人计划,以帮助就业主体自觉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农林院校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建立,大学生的思想和人才观念发生着变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农林科院校毕业生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实激励竞争的就业环境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在农林科院校学生中开展就业指导,值得我们思考。通过实践工作总结,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充分结合,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在就业指导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树立大学毕业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同时要把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

在大学生中,主流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缺乏社会责任感,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片面追求自我设计,而忽视社会利益,甚至不惜牺牲社会利益的现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国情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明白我国正在进行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与大学生的密切关系,从而增进大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大学生主动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在国家长远发展前倡导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责任的核心内容。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这个热点问题上的反映即为大学生的“择业观”,同时也是影响择业观的重要内因。

目前,高等农林科院校的学生通过“两课”学习,基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立场坚定。但是,在面临择业这一关乎自身命运的实际问题时,由于就业指导教育中,忽视了思想教育,造成许多农林科毕业生不能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有机结合进来,不愿吃苦,甚至贪图享受,不求发展,目光短浅。大多数毕业生择业时,首先想到的是留在大城市,到效益好的单位或部门去,对自身工作环境及利益考虑较多,而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要求考虑较少,不愿意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就业趋向“功利化”。我国目前农林科类90%的毕业生留在了城市,绝大部分从事与农业无关的工作,同时,我国农林科技人员都面临极度匮乏的局面。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择业观的偏差,归根到底也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和理想信念的缺失。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觉把国家需要和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最能够发挥个人才智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

高等教育是培养具备职业技能的社会建设者,具备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道德教育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就是职业道德素质,但是不少毕业生都恰恰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心浮气躁,不肯吃苦,缺乏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这大大挫伤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

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加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责任感,职业伦理和敬业乐群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走向辉煌发展之路。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少数的诚信问题,如少数毕业生在简历中弄虚作假,在择业时,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利益,一旦出现偏差便擅自毁约或拒不履行合约;在毕业后逃避还清助学贷款等。虽然这些现象属于个别现象,但仍有不少单位对当前毕业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信用危机”,以至大大缩减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和择业空间。因此,结合就业指导,加强诚信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以大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增强社会竞争力”育人计划

“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本质和核心,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对高校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成才与就业是高等教育的两个目标,而要想成功就业就首先必须成才。

目前,农林科类院校由于受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仍旧存在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如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钩,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且与生产实践脱节,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等等,这些不如意往往造成学生整体素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与用人单位期望值差距较大。同时,农林科学生由于本身学农积极性低,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应付完成一些必学课程,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农林科院校中,农村学生相对较多,与社会的联系相对狭窄,部分农林科专业学生表现出观念落后、知识面狭窄、社交能力弱、动手能力差、缺乏闯劲等弱点。这在当今竞争激励的就业环境下,就业状态相对处于弱势。

针对农林科院校的这些特点,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紧密注重实效性,以大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而综合素质应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切实加强以上素质的教育,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大学生,从而适应新的不断变化的就业结构,增强农林科大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年年.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8(5).

2、王珊.毕业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问题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3、张仁杰.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引发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3).

4、夏金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5、潘子豪,康中和,朱筱玉.农科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12).

6、何海燕.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1).

7、高凡茜.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上一篇:论成功素质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 下一篇:试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