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开放的课堂

时间:2022-09-27 04:36:44

如何构建开放的课堂

任何一所学校要走出教学质量低迷的瓶颈,只能通过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改革课堂教学,构建开放的课堂一条途径,别无他途。

一、优化环境,渗透理念

校长和全体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心,把“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作为工作的座右铭,充分相信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校管理层在各项工作上分工负责,协调合作,“精耕细作”,各工作环节不扯皮、无盲点,让学校处处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在每个角落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引导方法,形成习惯

1.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时刻想着学生,以“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育宗旨,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真正解放教师自己,腾出相应的时间去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教师要让课堂教学由学生自己完成,杜绝教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的讲解。教师要用更多的时间了解、倾听、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板演、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逐步减少讲解时间,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走。

3.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什么时间学什么;掌握预习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文本,在课前找到问题,在预习笔记本上记下重点和难点,上课时解决并记录下来;学会自我检测,除学校考试检测之外,在一定时间段内做一次试题。通过以上步骤,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逐步雕塑和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改变行为,转变方式

1.在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上,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从教师把引导学生寻找现成的说明、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认证、现成的答案的行为改变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等。只有实现了这个转变,我们的教育才能与时俱进,适应“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需要。

2.在教和学的方式上,由单向输导向多向交流转变。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追求多向交流——交往、互动,实现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想相互摩擦、碰撞、共振、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3.在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上,由因材施教向因材择学转变。要树立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观点,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的不同想法,选择切合学生自己认知水平的一系列学习方式和学习材料,使学的过程真正个性化。

4.在学习主体心理能力的调动与投入上,由注重认知向注重情感转变。不仅让知识信息实现传递和融合,情感信息也要实现传递和融合,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勇于探索的能动性,使其学而有成。

5.在教材的使用和开发上,由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转变。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和目的,多方组织素材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使学生便于接受,善于思索,乐于探求。

(作者单位 甘肃省西和县何坝镇麦川小学)

上一篇:例谈综合实践信息技术领域的有效指导 下一篇: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