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及妙用

时间:2022-09-27 02:43:44

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及妙用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学生的话。恰当巧妙的运用导语,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怀抱,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导语设计秉承实用性、趣味性、精炼性的原则,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从而精心构思,巧妙设计。

一、情境导入法

1.歌曲导入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播放一首歌曲,也可以让学生跟着学唱,来创设一种情境氛围,从而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课堂感染力,学生也能积极、快速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思路。

在讲解李煜词时,我下载了一系列邓丽君的歌曲《月满西楼》、《相见欢》、《虞美人》等,让学生跟着视频学唱,在美妙的古典乐曲中,学生进入了一片清纯而幻美的世界,感情通过曲调诗词得以共鸣而传承。由此导入新课。

2.图片、插画等素材导入

语文必修书的插图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若是能善用活用,便可取得好的效果。网络、课外书等能搜集到很多的资料,若能在课堂上分享交流,从而导入新课,也会让学生颇有成就感。教《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时,可事先搜集一些生态资源被破、野生稀有动物被杀害濒临灭绝的图片,让学生在一片肃穆悲愤中产生心灵的震撼共鸣。由此教师可以顺势提出自己的主题,人类和自然的相处只道,要象山那样深沉的思考。在这种充满感染力的气氛中,让学生主动生发感触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3.名篇名句导入

学生从小到大,对古诗文名句已有一定的积累。中华民族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是历史积淀下来的精华,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前导入,能够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在潜移默化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充实文化底蕴,还能充实自身精神世界。语文课也因此更加引人入胜。

在讲授苏轼的散文名篇《后赤壁赋》时,教师会让学生回忆有关赤壁的诗句?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诗文,可以熟练背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等名篇名句。然后教师总结:“在这些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赤壁不仅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和历史意义,还是文人贤士抒发感慨抱负的一个载体,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苏轼,看看从前《赤壁赋》到《后赤壁赋》苏轼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小故事导入

或许有不爱学习的学生,但是几乎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刚上课的几分钟,学生的思维活跃点还停留在课间讨论的话题上,因此故事导入法是吸引学生关注的最好办法之一,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中来。

讲授《留侯论》,教师可先由黄石老人进履受书的故事导入:张良曾在闲暇时从容步行游玩到下坯桥上。遇到一位老翁,面对老人一再得寸进尺的为难,虽怒火中烧却极力克制,对老人忍耐、尊重,老人最终授予他《太公兵法》,张良在刘项楚汉之争中的作用不可估量,那么,这是一个怎样强大的人物呢,我们就从《留侯论》中寻找答案。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投其所好,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联系实际法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点滴即为语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时刻关注学生平时谈论的热点话题,并从中分析提炼,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水到渠成地实现课内外知识相联结,生活和语文互为延伸。

如讲解高考作文《青春不朽》时,可让学生联系自身谈谈青春趣事,并且对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谈观后感,然后导入新课,激活学生的记忆密码。导语设计要切合学生认知的实际,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由表及里、举一反三思考问题的目的。

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教师怎样才能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呢?我认为可以先让学生谈谈旅游所见所闻,交流心得,激起共鸣,然后再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旅途都有独特的风景,这种风景不仅在眼里,更常驻于我们的心底永不褪色,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的褒禅山,欣赏他的人生风景。”这样从自身谈起,文章与生活巧妙结合,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找准切入点,同时,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深入分析课文的教学之中。

四、质疑导入法

“疑”能致“奇”,“奇”能引发新鲜感和求知欲。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及课题特点,巧设疑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可逾越的境界,使学生思而不解,欲罢不能,在好胜心和求知欲下探求文章,目标明确,效果会更好。比如讲解炼字题时,教师可这样导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杜甫也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在中国诗文中有许多伟大的诗人词人炼字苦吟的经典案例。诚然,一字之差往往成为作品的境界品格高低的分水岭。秦观《踏莎行》说“砌成此恨无重数”,恨往往是无法用具体的数量来衡量的,为什么词人偏偏用“砌”呢?为什么张先凭一联“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被人称为张三影呢?我们在学习古诗词时,要学会关注炼字在诗文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当然,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只要有利于教学效果便法无定法,所以导语设计也应该依据文章、课型并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堂课有个好的突破口便已经取得成功的一半。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音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分析初中物理学习目标与评价的有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