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探讨

时间:2022-09-27 02:35:54

对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进行素质管理的效果。方法对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进行 "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严控医院感染发生等素质教育,以提高血液净化室的护理质量。结果素质管理后,院内感染率、不良事件发生率(0.02%、0.00%)明显下降;感染监测合格率(98.36%)、全年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评分及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97.0±8.65、95.01±2.26、97.35±2.11)明显提升(P

关键词:血液净化;素质教育;护理质量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利用渗透压差,通过透析将患者体内毒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主要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1]。血液净化室要求严格,风险系数大,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和不良事件,因此,应加强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素质教育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水平[2]。为适应新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本院血液净化室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改进护理服务,经过近2年的努力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净化室共有护理人员15名,均有护士执业许可证及血液净化室准入资格。其中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0.4±1.89)岁;文化程度大专学历3人,本科学历12人;入选者均为女性护士。

1.2素质管理方法

1.2.1"以患者为中心",实施安全管理 ①血液透析风险大,通过素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重点观察留置导管与管路连接处有无脱落,及时发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加强患者管理,改进患者身份识别系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③及时评估患者风险,降低安全隐患,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透析期间防止患者坠床,透析结束后,让患者在床上休息5~10 min,随后护送患者回病房,防止患者因性低血压引发跌倒。④加强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与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1.2"一切为了患者",控制医源性感染 ①严格洗手程序: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血液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定期对护理人员专题培训手卫生,宣传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控制院内感染。建立标准洗手池,水池上方张贴WHO标准的七步洗手法,配备洗手液、纸巾、快速手消液,供医护人员洗手、消毒使用。定期对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②复用透析器是导致血液净化室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3]。为降低院内感染,本血液净化室对所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使用一次性透析器,避免了因使用复用透析器导致血液净化室的交叉感染。

1.3"以患者舒适"为目标,实施优质护理 ①实施分组护理,以护士小组为单位,固定负责组内患者,各小组护士对该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持续质量管理,包括透析治疗、感染预防、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②血液透析时穿刺引起的疼痛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因此应加强疼痛管理,及时给与患者心理疏导。首先评估患者疼痛耐受性,了解患者特点及镇痛要求,对痛觉较敏感、中度以上疼痛评分患者适当采用利多卡因乳膏等镇痛剂;护理人员苦练基本功,提高穿刺技巧,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穿刺过程中指导患者深呼吸,分散注意力,以缓解情绪紧张带来的疼痛不适。③提供心理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患者大多存在焦虑、抑郁甚至悲观绝望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生理和疾病恢复,有时直接影响患者血透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积极和患者、家属沟通,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并给与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请患者家属及亲朋关心鼓励患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完成血透全疗程。

2结果

2.1院内感染及不良事件比较 素质管理后,院内感染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感染监测合格率明显提高(P

2.2护理质量及患者总体满意度比较 素质管理后,全年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评分及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均有明显提升(P

3讨论

血液净化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患者极易发生医院感染,血液透析过程中极易发生坠床及性低血压导致的摔倒,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因此,血液净化室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医院应重点加强血透室的护理管理。

素质管理可促进血液净化室的护理管理水平的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与患者安全息息相关。素质管理有利于提高血液净化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刘洪[4]研究指出,在血液净化室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血液净化管理流程,制定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加强设备维修及保养,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可以促进护理人员将工作变成良好的日常习惯,最终保证了血液净化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患者满意度也随之提升。本研究表明,对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进行素质管理后,全年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评分及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均有明显提升,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诠释。

护理的目的是追求患者的康复,也就是“一切为了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目标。护理人员素质管理中,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是核心,其中最重要的患者的安全[5]。本院血液净化室改进理念,持续进行质量管理,完善血液净化护理服务流程,针对血液透析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降低了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让患者得到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本文研究表明,进行素质管理后,院内感染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和刘金莲等[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对医院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进行素质管理,有积极的正性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时秋英,张伟,方岐莹.血液透析的风险及护患纠纷的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14-16.

[2]王柠,刘晓辉.JCI标准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03):82-84.

[3]顾妙娟,章祖成.JCI评审对护理工作的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0):785-786.

[4]刘洪.JCI评审对护理管理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5):28-29.

[5]王艳丽.血液净化室的感染监测及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680-681.

[6]刘金莲,张晓宇,苏春燕,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程度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9):3500-3502.编辑/肖慧

上一篇: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 下一篇: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