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注意规律问题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时间:2022-09-27 02:33:25

重视注意规律问题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摘 要:注意规律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理念。在阐述注意规律的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把握注意规律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做了分析,并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了把握好注意规律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学科;初中语文;注意规律;现状;对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方法应该是很多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合理地运用注意规律。

一、了解注意规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我们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对教学的很大部分内容产生无意注意,也就是说,使学生在课上不需用很大的劲就能集中注意听讲,那学生一定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语文能力当然可以提高了。无意注意很重要,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多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过长,会使学生疲劳,容易分心。”并且,学生对有意注意的内容往往都不感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的是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合理地安排好。这样,学生的学习也会较为轻松,而关键整个课堂是有效的。有效的课堂,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可以提高,整个良性循环就建立起来了。总之,我们应努力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我们一定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分析重视注意规律的原因

1.初中语文教学中把握注意规律的现状不容乐观

很多语文课还是教师在讲。讲授法自有讲授法的好处,但是,单一的讲授法并不是特别科学,可以这样说,并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单一的讲授法并不遵循学生的注意规律,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很好地集中,学生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就不够好了。确实是这样,有的专讲练习的课堂,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有的成绩不够好的学生可能就在打瞌睡了。而比较认真的学生,他们肯定在努力地听,但是这样的学生是非常辛苦的,学生掌握的情况往往也不够好。应该说,这一状况比课改之前是好得多了,但还是存在的。而这一状况与教师没有把握好学生的注意规律又是密不可分的。

2.思想上没有重视注意规律

有的教师也知道注意规律这一问题。但有的教师将理论与实践分开,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具体实践的时候,有的教师由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只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了赶进度,有时全部由自己来讲,全部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结果,学生达到了疲劳的极点,表面看是在注意,其实根本就没听进去。而新教师,并没有老教师那样有威信,学生也用不着再伪装什么,干脆趴在桌上睡觉,或者左顾右盼了。原因当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最关键的是教师本身就不够重视。

3.方法上没有运用好注意规律

有的教师确实重视注意规律,但还是没能把握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真正把握好注意规律是要下功夫的。现在很多年轻教师不愿静下心来好好研究,那当然就没法运用好了。来看看不能把握好注意规律的一些例子吧。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准备很多图片、视频。这样一来,学生肯定不会开小差,但这样喧宾夺主的教学,学生怎么可能把握得住教学的要点啊。有的教师在下午上课,正好要讲比较重要的古文。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努力地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知道了古文的重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有意注意,但学生恐怕是非常辛苦的。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必然是没有好处的。而且,学生的有意注意又能坚持多久呢?总之,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注意规律,教学效果当然是不行的。

三、怎样运用注意规律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运用好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主要有四点:一是“比较强烈的刺激作用”;二是“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三是“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四是“新异突出的刺激作用”。这里主要讲讲第二点和第四点。

(1)先讲设置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对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的问题。我们在讲授《范进中举》的时候,不妨把范进中举前后的相关情况列在一张幻灯片上,让学生去体会。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把两张相关的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相信,这鲜明的对比,定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会对语文感兴趣,也会更好地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等级制度的残酷。

(2)我们还可以用新异突出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比如,我们上《斜塔上的实验》一课时,不妨用以下方法来吸引学生,我们可以来个有创意的实验。具体来说,有的教师在讲授“摆的实验”时,让学生和他一起做摆的实验。当时,整个课堂沸腾了,每位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了课堂。这实验真的非常有效,学生更感性、直观地明白了伽利略的自然节奏原则,也自己探索了一番,真正明白了探索精神的内涵,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虽然说这实验本身不属于语文的元素,但它既然可以使语文课变得精彩,那适当地加一些新异的刺激,不是很奇妙吗?

2.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前一阶段看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初中语文》(国家级培训专题讲座系列网络课程)中的北京的宋淑英老师的《叫我如何不想她》一课,笔者觉得宋老师上得非常精彩。这节课很好地运用了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一开始的导入,直截了当,学生知道了这节课的题目、文体,这里就用了有意注意的规律。然后是个别学生的朗读,这对别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意注意。确实,学生陶醉其中,感觉非常好。而随后对诗歌朗读要点的把握,则又是有意注意,这样可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再接下来对诗歌意境的把握,都是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样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我们都知道,过长的有意注意是很疲劳的,所以,宋老师在引导学生用有意注意把握课文重点的时候,还在中间加了不少无意注意的成分,比如请学生回答诗歌的每部分意境。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动态的,这就可以引起别的学生的无意注意。然后讲到思念祖国之情时,宋老师很自然地做了一个调查,让异地学生谈谈对家乡的感受。这更是一个很有效的无意注意的设计,学生都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讨论的环境中,而且学生也走近了文章的主旨,效果很好。而后,宋老师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又是有意注意,可以很好地把握重点。最后,基于诗歌特点,宋老师让学生欣赏了朱军的朗读,以及再请学生朗读。这是一个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的设计,同时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效果极好。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又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把握住注意规律,也就是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遵循基本理念,那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妨考虑一下学生的注意规律。笔者认为,虽是一个小小的考虑,但我们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5-1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上一篇:新课改理念下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一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