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分制与高校管理

时间:2022-09-27 01:12:08

浅谈高校学分制与高校管理

摘要:高校学分制,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新的教育模式,对学时制下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学分制条件下学风建设易出现班级概念淡化、学生个性极化、学习纪律松弛等问题,要建设优良学风必须强化导师职责、督促教师率先垂范、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严明考纪。

关键词:学分制 高校 管理制度

学分制下高校班集体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在进行学分制改革中,出现了班级概念淡化、党团组织弱化等问题。具体来说,问题表现于:

学生对班集体缺乏归属感。自学分制实行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开始淡化,班集体本应具有的归属感,不再被学生所认同。目前,辅导员们发现,不要说班集体活动,就连开个班会,都很难找到合适的时间。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少了,原来意义上的班集体应有的归属感,正在逐渐地被淡化。归属感缺乏又具体表现在信息归属的缺乏和情感归属的缺乏。①学分制下,学生的信息来源不同于以前,主要来自同班同学之间的通知或者交流,而更多依赖于班主任的直接告知,或者一起上课的同学传达,再或者是来自网络。原先班集体的信息传递功能退化。②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已不再局限于或者说已脱离目前意义上的同班同学之间。一方面,是学生的情感交流渠道和对象逐渐宽泛:另一方面,是先前基于同班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主要纽带的脆弱化。

班集体作为一个组织的有效控制能力弱化。作为学时制下的班集体,是一个组织管理学生,对集体内学生进行有效控制的组织。而在学分制之下,班集体的这一功能逐渐被弱化。首先,同班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氛围淡化。学分制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在三至七年内安排自己的课程。相比较原来的学年制,学生不再是同步进行,而是各有自己的步伐标准。好比在学分制下,学生的起点和终点虽然一样,但是跑道却变成了多条。由于大家不在同一条跑道上,直观比较的机会变少,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环境不再清晰,自然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氛围被淡化。班集体原本具备的可相互比较性减弱,班集体对学生应有的内在约束和激励条件不再具备。其次,班级管理体制遭遇挑战。学生课堂时间的分化,原来的班级管理体制遭遇挑战。一般情况下,班级各班干部各司其职,负责协助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整个班集体。在辅导员(班主任)“缺位”的情况下,班干部是承担对整个班集体管理的最基层最直接的管理者。而在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分散的现实条件下,这些最基层的管理者也不免出现管理的困境。再次,班级管理的职能履行遭遇困境。班级管理的职能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组织纪律管理等。而这些职能,在先前的班集体常态存在下,主要可以通过一对多的方式高效率进行。而目前情势下,一对多已经难为继续。而更多的只有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方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分制下,班集体存在的问题与学风建设要求之间的冲突

高校的学风问题令人担忧。学风,是一个学校校风的基础。这一环节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当前学风问题,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且亟须解决的问题。①新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新读书无用论,使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他们认为所学的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基本用不上,所以学不学都无所谓;认为学习好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还浪费了青春与金钱,不如不学;认为读书是一项苦差事,好不容易从父母、老师的监督下解脱出来了,应好好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②学习目的功利性化显现。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学习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这部分学生只重视学习成绩,而不会享受学习过程:只重视业务学习,而忽视道德品质的提高;死读书,读死书,单纯为取得好成绩而学习,不重视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能实现全面发展。③学习行为不规范。一些大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计划性,不知道要学什么、怎样学,没有养成课前主动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他们在学习方面缺少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大都是在临考前,集中时间搞应试突击,考试舞弊现象时有发生;上课到课率不高,听课效率严重下降,厌学情绪较为普遍:特别是迷恋网络成为败坏大学生学风的“腐蚀剂”,玩游戏者比比皆是。

班集体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作用被动摇。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主要的还是通过良好班风的建设来最终形成的。目前,在学分制实行的背景下,原本形成良好学风的基础单位被淡化,形成良好学风的途径遭遇尴尬。

学分制下,在学风建设中更好地继续发挥班集体作用的途径

在学分制下,如何更好地继续发挥班集体作用,是当前以班集体为单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既要认可学分制下班集体被淡化的现实,又要运用好班集体作为学风建设基础单位的作用,不断探索更好的模式,以解决好学分制下学风建设中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在班级管理,还是在学风建设中,学生始终是关键。我们在学生管理中一直运用并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依然是解决当前学风中存在的问题的方式。重点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日常表现、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作为重要的管理目标加以管理;大力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内在的学习驱使力。

建立起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管理的各种平台。学分制下,辅导员仍然是学生管理的中坚力量。当前,班集体概念弱化,使得我们这一支中坚力量所能发挥的作用被束缚。当务之急是开拓辅导员新的工作平台,确保建立起与学生一对一管理的机制。现有的党员服务站、寝室、公寓、辅导员值班室,都是辅导员一对一对学生管理和教育很好的平台,应该得到重视。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也为辅导员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工作平台。QQ、BBS、电子信箱、手机短信等,都是辅导员对学生一对一辅导的重要平台。

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建立起更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辅导员始终是作为班级管理最直接的重要主体。新的形势,要求我们的辅导员具备更高的人品修养,真正做到以德服人,让学生信服、信赖、尊重和敬仰。高校师生具有特殊性。他们的关系是一种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且容易形成一种朋友关系。所以,高校教师要对学生付以热忱和关怀,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情感的互动带来良好的管理效果和教育效果,从而促进良好班风,以形成好的学风。

以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正确引导学生。学分制下,学生在追求学分动力驱使下容易出现的重业务轻政治、重学分轻素质的倾向,应建立和完善学生德育学分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高校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集中体现。另外,应建立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班级考核与学生生活园区考核、学生社团考核相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宿舍和社团的表现列入先进班集体和院系学生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学生在班级和社团的表现也同时列入学生公寓管理考核的内容,从而使三种模式相互配合,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创造性地开辟第二课堂,为班级发挥群体性作用提供可能。第一课堂的学分任务,是学生出现课堂时间分散性的主要原因。而第二课堂的开辟,可以为同班学生的再聚集提供可能。第二课堂的存在由来已久,但是现有的第二课堂的设置。存在形式多于实质,学生普遍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等问题。第二课堂的开设,应以迎合学生内在需要为主,真正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我院依照学生自愿、自主原则正在施行的“以书为友,以书会友”活动,在实行的起初,就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我们应该积极组织班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使班集体重新聚集,其应有的群体性作用才能得以继续发挥。

编校:董方晓

上一篇:论加强高校的舆论监督 下一篇:《人间词话》的境界说与影视表演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