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用“喇叭”批评打“电话”

时间:2022-09-27 01:05:36

表扬用“喇叭”批评打“电话”

儿子上小学后,有一天,我的“家校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这次百题竞赛,全班最快的小朋友是黄雨珂,用时10分钟而且全正确。我将短信给儿子看,儿子兴奋得手舞足蹈。更另我想不到的是,这次表扬让儿子出了名。儿子同学的家长夸他聪明、细心。从此,儿子上课时更加专心、更加自觉了。也因为此,现在上四年级的儿子,学习非常优秀,特别是数学学得十分轻松。

我想,儿子学习兴趣如此浓厚,一定与那次老师表扬有关。表扬使他获得了学习的乐趣:他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的称赞。他内心深处一定有这样的想法:我多棒,我是班上最聪明、最细心的孩子。这样的想法也促使他时刻提醒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双智慧的、发现的眼睛。你拥有怎样的眼睛,你就会看到怎样的学生。总是看到学生缺点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一定问题百出,教育起来也越加困难;反之,能发现学生优点的老师,他的学生肯定更容易教育和感化,他的学生也一定会在各方面表现出色,他们生活的世界便会更加精彩。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你不妨经常问问自己:我的学生他有什么优点,他喜欢什么、爱好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上没有优点,那乐于助人吗?作业书写不理想,那上课喜欢发言吗?劳动时不积极,那喜欢帮老师做事吗?……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维,你总能找到学生某个方面的闪光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或者社会上,无论是学习、劳动或者习惯等方面,只要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哪怕一点闪光点,我们都应该抓住。

发现了学生身上存在闪光点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放大表扬,千万不可让闪光点一闪而过。我们应该通过多样的、立体的、丰富的手段尽可能的去宣扬学生的长处和亮点,为学生建立一个充满荣耀和快乐的磁场,使学生内心在这样虚拟而又实在的、经过渲染的美好氛围中感受成功。

表扬时,一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进行。

言语激励:通过教师在班级上的夸大式、渲染式的言语激励,使学生品尝到老师信任的幸福和自豪。如:我们班有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几乎就是个作家,他写的日记被其他老师借去读;我们班有个同学十分了不得,参加这次市运动会,获得2个第一,说不定将来他会成为世界冠军呢……

动作传达:有时教师的一个细微动作会让学生兴奋和激动起来,在这样特定的动作之中,传送的是信任与鼓励,表达的是真情与真心。教师应善于用动作将对学生的称赞与肯定,鼓励与赞赏表达出来。可以是一次握手,一次拥抱,一次,一次牵手……当然,在进行动作传达时,要适当以言语辅之解释与说明,将原因陈述清楚。

立体宣传: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后,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丰富的、立体的手段和途径进行宣传,使亮点无限放大,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被表扬对象。我们可以通过黑板报、班级报纸、家校通、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台、晨会、班会、宣传橱窗等渠道作立体的宣传,使被表扬对象丰满起来、高大起来。

表扬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品尝到被欣赏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给自己带来的自信,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当然,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方方面面的挫折,甚至是犯错误,迷失自我。这时,教师应该进行适当批评和纠正,使在迷茫和错误中徘徊的学生找到出路。同时,我们应当特别注意,批评学生如果方法不当,场所不当,会适得其反,甚至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要知道,学生的心灵是稚嫩、淳朴的,是不能够受到任何伤害和触碰的。我们应该去呵护学生纯洁的心灵,保护学生易碎的童心。

怎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呢?学生自尊心最容易受到伤害时就是他们犯错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这是一个焦点。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批评学生时不妨采用秘密的、私下的“打电话”式的形式。通过“私聊”式的谈话,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寻找问题的根因,帮助学生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走出心理误区。这是解决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反之,只会适得其反,要知道,教育学生时,“疏”要比“堵”效果好多了。

批评学生的方法有多种,但不管怎样批评学生,都要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为前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书信沟通:教师不妨通过书信来与学生进行谈心与沟通,在信中,委婉地提出问题和建议,诚恳地剖析利弊,中肯地与学生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信沟通可以在家庭作业中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

个别谈话:在学生下课时、散步时,或者其他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与学生单独谈话。谈话应因势利导,坦诚相见。一般不宜单刀直入,直中要害,要步步引入,直指心灵深处。

暗示提醒:有时,暗示会比直接批评效果更好。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等都会对正进行或将进行错误行为的学生起到调节和纠正的作用。如课堂上学生正打算做小动作,教师不妨稍微停顿片刻,提醒学生听讲。如果直接点学生的名,虽然有效果,但同时也伤害到学生的自尊,给其他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批评学生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使学生健康成长。如果在批评的同时,使学生颜面全无,自尊丧失,影响到今后的学习甚至工作,那么这样的批评是要不得的。所以,我们要始终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前提,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将表扬与批评有机结合,巧妙穿插,合理使用,使学生能健康地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王志刚,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学校德育切勿简单“嫁接” 下一篇: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