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民教育教材效果测试的内容与方法

时间:2022-02-13 10:47:25

美国公民教育教材效果测试的内容与方法

[摘要]公民教育的实施与公民教育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开发的公民教育系列教材《我们人类》是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中使用较广泛的教材。2003年秋季,公民教育中心与项目研究管理公司联合,对使用《我们人类》公民教材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使用该教材的学生比没有使用该教材的学生在公民知识和态度方面略胜一筹,由此可见公民教育教材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美国;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教材;教材效果测试

[作者简介]王建梁,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罗许慧,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

在美国,学校公民教育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有公民教育课程。毫无疑问,公民教育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是选取合适的教材,而与美国中小学的其他课程一样,学校和教师在选择公民教育教材和课程设计上有很大的自,加上公民教育教材种类的多样性,都使得公民教育教材的选用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尽管如此,公民教育中心(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研究和开发的名为《我们人类》(We the People)的系列公民教育教材仍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公民教育教材之一,自1987年发行以来已有超过260万学生使用。为了保持其领先地位,同时也是为了使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公民知识和态度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该中心非常注重检验教材的使用效果,2003年与美国一个大型的教育研究和咨询公司――项目研究管理公司(Program Researching of Management)合作,对使用《我们人类》教材的学生进行了测试。

一、《我们人类》系列公民教育

教材简介

《我们人类》(We the People)是公民教育中心所开发的系列公民教育教材。公民教育中心组织创建于1964年,是一个独立的非党派、非营利性的教育组织,致力于推动中小学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总部设在洛杉矶。中心的经费有90%来自联邦政府拨款,其宗旨是培养有公民知识、公民信仰和责任心的美国公民。中心特别重视中小学公民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曾编制开发多种教材,包括《公民教育纲领》、《公民与宪法》、《公民培养》、《禁毒与预防学校暴力的参与与练习》、《法律系列方案》等。其中《我们人类》在全美使用尤为广泛。[1]

《我们人类》系列教材一方面旨在增强学生对美国式民主制度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性学习的技能等,另一方面希望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希望培养出学生作为有效的、有责任的公民所必需的态度。《我们人类》教材的内容包括学生对政治的关注度、学生是否会利用相关的信息、对政治的参与,以及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对政治效果的感受、对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方面知识的了解、政治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与此同时,《我们人类》教材除了包含相关公民教育的内容外,它在设计上还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教学计划的制定都提供了相应的建议。而且,中心会在学期结束时组织《公民与宪法》模拟听证竞赛活动,以检验学生学习公民教材的效果并作出反馈。[2]

新开发的《我们人类:公民与宪法 III》学生教材包括六个单元,共三十九课,这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美国政治体系的哲学和历史基础是什么?宪法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如何通过改变宪法来进一步包含《独立宣言》中的理念?在宪法中体现的价值和原则如何塑造了美国机制和实践?《人权法案》保护的权利有哪些?在二十一世纪美国民主面临怎样的挑战?

总体而言,《我们人类》系列教材有合理的内容编排、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及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而真正了解其在学生学习实践的效果,也一直是发行该教材的公民教育中心所关心的问题。

二、《我们人类》教材测试的方法、内容和结果

(一)测试方法

一般说来,在进行一项测试时有诸多的因素需要考虑,如实施该项测试的目的、选择测试的方法以及测试样本的选择等。《我们人类》教材测试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学生在知识和态度两方面的改变情况,做出一份清晰有力的分析,从而掌握学校公民教育教材所带来的价值,即,学生在使用该教材后,在公民知识、技能及态度方面是否有所提高。

在测试方法上,为了保证测试的科学性,该项测试设计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即参与《我们人类》教材学习的班级我们称为实验组,而没有使用这门教材的我们称之为对照组。

在AP(Advanced Placement即大学预科班级)班里有257个学生使用《我们人类》教材,160个学生没有使用。同时,在常规班里241个学生使用《我们人类》教材, 136个学生没有使用。

在测试样本的选择上,该项测试选择了加利福尼亚州7个学区16所学校的33个班级,这些学校从地理位置以及人口分布上来说,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2所加州南部的学校,6所来自旧金山和圣礼地区的学校,还有8所学校位于中部大峡谷;学生中西班牙裔的比例为5%―70%不等;享受联邦免费午餐的学生比例从少于1%到66%;学生家长中大学毕业的比例从10%到超过80%;一些学校在加州高中排名为最低的10%,有一些排在最前面的1%,而大部分的学校处于中间水平。并且在每一个学区内,都存在某些学校使用《我们人类》教材而其他的学校却没有使用的情形,因此可以形成对比组和实验组。

在确定了测试的目的、测试的设计以及测试学校样本后,所采取的测试步骤同样要求具有科学性。此次测试由公民教育中心和项目研究管理公司联合实施,双方组织了众多专家和研究者编制设计了大量问题,组成一个问题库(item bank)。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由学生抽取相应的问题进行书面回答以及口头的回答,然后由研究人员将得到的答案进行整理记录;同时研究人员还会根据学生在学习教材期间的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测量这门教材实施的效果。

(二)测试内容

此次测试是根据公民教育中心在1991年颁布的《公民教育大纲》和1994年颁布的《公民学与政府》(全国教材标准),规定公民教育基本内容包括公民知识(Civic Knowledge),公民技能(Civic Skill)和公民品性(Civic Disposition)三个方面,其中公民知识又包括5方面的内容,而对《我们人类》教材的调查分别从公民知识和公民态度两个维度进行测试。

(三)测试结果

《我们人类》教材的测试是在2003年秋季进行的,统计结果显示,使用该教材的学生在公民知识方面比没有使用该教材的学生效果要好。

第一,知识方面的测试结果。具体来说,使用了《我们人类》的AP班级的学生在公民知识方面平均分数比例从49.0增加到63.5,同时,常规班级学生的平均分数比例从32.3增加到34.1。在AP班级使用该教材后,学生在公民知识方面表现的效果要比常规班级好,原因可能是AP班学生在团体学习和教材所需要的批判性思维技巧方面有更多的经验,因而他们可能在测试回答问题时比普通班级的学生更有所准备。[3]

第二,态度方面的测试结果。对态度的调查是通过比较学生在学期的开始和结束时对相关问题的回答进行的。而具体在测试中对AP班级和常规班级需要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考查学生态度转变的前提因素:是否参与AP课程、家长受教育的水平(父母中是否有一位是大学毕业的)、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程、以前参与的政治或者社会团体活动、民族特性、在学校的成绩(分数,尤其是高水平的数学水平)。

通过使用一个选择性的回归分析模型来控制这些变量,发现,使用了《我们人类》这门课程的学生在以下的领域有更大的提高:对政治的关注、利用信息、政治参与、政治效果的感受、公民责任、公民义务、政治和社会责任感。[4]

三、分析与启示

2003年秋季美国公民教育中心所做的有关《我们人类》公民教材的调查和测试,显示出是否使用《我们人类》教材对学生的公民知识和公民品性有着较大影响,同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接受《我们人类》教材后所表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表明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时,选择内容合适、编排良好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从对《我们人类》公民教育教材的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第一,制定统一的公民教育课程标准。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公民教育的内容,编排公民教育教材。

第二,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编写合适的教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学校的学生民族背景、家庭背景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都有差别,因此在制定公民教育教材和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内容。

第三,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从对《我们人类》教材的测试结果来看,学生的公民知识和公民态度都有所提高,而作为公民教育的另一基本要素――公民技能虽然在本次测试中没有纳入其中,但是公民技能却能最直接最具体体现学生公民教育质量,因此,公民教育教材除了提供公民教育的基本知识之外,还应强调公民技能的训练,设计一些公民技能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其中。

第四,定期开展公民教育教材的测试评价活动。无论是教材的制定、试用还是在各学校中广泛使用都离不开对教材的效果进行测试评价。在2003年秋季对《我们人类》系列公民教育测试距离现在也有近6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使用会有更深刻的体会,需要及时的反馈。为了使公民教育教材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群体的需求,编写者需要不断听取师生的意见,加强教材使用效果的测试与反馈。

目前,我国中小学正处于传统德育模式向现代公民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中小学公民教育刚刚起步,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时必须精心编制、设计教材,内容标准也必须与我国历史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并不断听取师生的使用意见,加强教材使用效果的测试与反馈。如此,才能使中小学生获得良好的公民教育,最终达到为国家培养优秀公民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 张鸿燕.美国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

[2] 于洪卿. 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8,(08):49-51.

[3] The Center for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on Civic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2003). The Civic Mission of Schools. New York and Washington, DC.

[4] DeVellis, Robert 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Newbury Park, CA:SAGE Publications.

上一篇:人性化德育的初步框架 下一篇:莫让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