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27 12:44:26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

摘要:本文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有效教学的实践和思考,目的在于探索实施有效教学、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程标准;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10-1一、反思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实施

新课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局限于知识体系的传承,三维目标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一种飞跃,是物理学的本质在物理课程中的反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在能力要求上,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为根本的培养目标,与以往的一味追求使学生获得系统、严密、准确的物理知识观念相比较,可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隐患。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会致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下降。为了体现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不妨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清学生知、能与所需达成目标的差异,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能否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直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与结果。教者要揣摩、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在教学反馈、检查中自然也要体现重点和难点。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讲不到位,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

二、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与反思

为了达成新课程标准,除了摒弃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还应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层次差异主要是知识基础、应用能力、习惯养成、方法掌握等差异;个体差异主要是智力因素、努力程度、心理素质、心态等差异。教师必须在认真分析学生存在差异的真正原因后,再针对学生的缺点“对症下药”,依据教育需先疏导再引导的原则为学生量身定做教育发展计划。对优生要有具体的培优策略、实施步骤、测评方法等设计,并对优生进行心理素质、综合能力、应试技巧等全面辅导,鼓励优生在知识理解及应用上大胆进行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给其广阔的思维空间。

对学困生培养,首先要尊重其人格,帮助学困生克服畏惧物理的心理障碍,树立征服物理的信心。教师与学困生共同分析其学习困难的根源(如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欠缺、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恰当、自制力差、自信心不足等);使学生对自己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客观的认识和危机感,并有主动解决问题的决心。然后一起寻找学习物理的方法,确定短、长期奋斗目标,并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转变措施。一旦学有成效,学生获得成就感,就能遏制消极因素的影响,恢复其学好物理的信心。对于学困生,教师还必须反思教学进度是否偏快、难度是否偏高,反思对其习惯养成的教育是否到位,只有把这些工作做细、做到位,才能确保学困生的转变和进步。

对教学对象的反思能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效能。它使物理教师教有所用,学生学有所获,使教、学双方和谐发展。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物理教师在讲解一个知识之前,尤其是重、难点教学,必须准备几种教学方法。经过思维整理、加工后,筛选出既便于自己讲清楚,又利于学生接受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例如高中物理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就有很多种方法供教师选择使用。教师可先让学生直接做分组实验,在巡视中搜集学生出现的问题后,令其暂停实验,先了解探究实验目的、操作方向;然后学生继续做实验,此过程要引导学生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不同结论,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最后教师才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探究实验成果。这样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创造性学习能发掘其自身潜力,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能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效能。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还能使物理教师进发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激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四、对教学艺术的反思

物理教学艺术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语言表达艺术。良好的组织教学艺术能使教师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建立浓厚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样能使学生及时掌握课堂内容,减少学生课后消化、整理的时间,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艺术能使教师灵活地组织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主题,甚至可借助夸张的肢体语言辅助自己进行形象、直观地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所述内容,达到声形俱茂的教学效果,将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知和认知器官同时调动起来,使知识掌握既迅速又牢固。尤其是教学重、难点的传授借助教学艺术的运用能将学生带入认知情景、问题分析和处理情景,使得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易突破,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全面深刻的思维能力。教学艺术还能缓和课堂严肃气氛,缓解思维疲劳,使得课堂有张有弛,不呆板、枯燥。

对教学艺术的反思,能形成收放自如的教学效能。它使课堂既在教师的调控之中,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张弛有度,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对分层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低成本教学:创生高品质的“原味数学”